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春节临近,江苏省大棚草莓已全面进入花果盛期和销售旺季。由江苏省植保植检站牵头成立草莓绿色防控专家指导团队,集中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院、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等科研院所专家及草莓主要种植地区植保技术人员力量,加大田间病虫害调查与防控技术服务指导。综合分析下阶段天气、苗情等因素,尤其是春节前我省将出现持续低温雨雪天气,利于灰霉病的流行,针对当前灰霉病等草莓生产的突出问题,提出如下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1 灰霉病主要发病症状
草莓灰霉病主要为害花、叶和果实,也侵害叶片和叶柄。花器染病后,早期在花萼上现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近圆形至不定形红褐色病斑,并由花萼延及子房及幼果,终至幼果湿腐。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褐色霉状物。叶柄发病,呈浅褐色坏死、干缩,其上产生稀疏灰霉。果实染病多从残留的花瓣或靠近、接触地面的部位开始,也可从早期与病残组织接触的部位侵入,初呈水渍状灰褐色坏死,随后颜色变深,果实腐烂,表面产生浓密的灰色霉层。
草莓灰霉病田间侵染症状
2 灰霉病防控技术要点
2.1 加强棚内温湿度管理
降低棚内湿度是防控灰霉病的首要措施,草莓灰霉病是一种低温高湿型病害,在有病原孢子存在且相对湿度在85%以上的环境条件下,只要温度稳定在15度以上保持15小时,灰霉病菌孢子就可以完成侵染。因此,要加强大棚内小气候环境的控制,避免棚内湿度过大,晴好天气时浇水后要及时放风降湿,大棚白天温度控制在18~25度,夜间5~10度,中午闭棚增温,创造不利于灰霉病发生条件。
2.2 加强田间管理
草莓采果期应加强植株管理,摘除叶片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不必要的养份消耗,降低灰霉病等病害发生风险。及时摘除老叶、枯叶、病叶及腋芽和匍匐茎,保持每株5~6片叶,清除棚室残花、病果,带出大棚外集中处理。对于开花和坐果较多的植株,要适当疏花疏果,留果过多容易造成后期断茬植株早衰。花前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需要开始叶面补充氨基酸肥和钙镁硼肥,强健植株提升抗病能力。
2.3 提前药剂预防
高架无菌基质栽培模式:今年我省大部分地区气温高于常年,晴朗天气偏多,高架无菌基质栽培模式灰霉病发生较轻。可全程使用纯生防活细菌制剂或木霉属真菌的纯孢子制剂进行预防,纯生防活细菌制剂有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多菌混合菌剂等,木霉属真菌类制剂有哈茨木霉、棘孢木霉等;上述两种类型生防活菌剂不要混用,可在同一类型内选择不同的制剂进行轮换使用。
地垄栽培模式:可选用氟吡菌酰胺·嘧霉胺、嘧菌环胺、啶酰菌胺、咯菌腈、腐霉利和异菌脲等化学药剂轮换交替使用。遇阴雨天不宜喷雾防治灰霉病,建议于傍晚使用百菌清或腐霉利等烟熏剂;也可先用多抗霉素、丁子香酚、丁子·香芹酚等生物药剂进行预防。
3 注意事项
3.1 注意防控安全
草莓灰霉病防控需强调“三个安全”环节:一是质量安全,草莓为鲜食果品,且采摘期长,要严格遵守安全用药要求,使用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药剂;二是生长安全,同一草莓棚内花、果交替时间较长,用药时要注意对花期授粉的影响;三是要考虑对授粉昆虫安全。
3.2 注意药剂轮换
灰霉病极易产生抗药性,经镇江农业科学研究院多年持续对全省草莓灰病菌种群的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多菌灵、嘧霉胺、嘧菌环胺和吡唑醚菌酯的抗药性普遍达到70%以上,有些地区的抗药性甚至达到100%。目前生产主打药剂啶酰菌胺、吡噻菌胺、氟吡菌酰胺等药剂的抗药性近几年也在逐渐增加。要注意药剂的合理轮换,避免随意混用多种药剂,同一种有效成分一个生长季使用不超过2次,抗性较高的药剂品种要减少使用频次,延缓抗药性上升。
信息来源: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江苏省草莓(含蓝莓、黑莓)病虫害绿色防控专家指导团队、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
订阅Email: | * | |
姓名: | ||
手机号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