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站在辩证的角度介绍了碳中和中大家习以为常的六大误区,并给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降碳改造措施指南
碳核算主要覆盖能源活动、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林业和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废弃物处理。针对不同核算对象,视数据来源、测量方式、数据形式、数据质量、测量地域及时间范围等因...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一些已承诺减少碳排放的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大大夸大了他们的进步,并且未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新气候研究所的研究表明,谷歌、亚马逊、宜家、苹果和雀巢等公...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如何观测?遥望蓝天,“碳卫星”正成为中坚力量。2021年,中国科研团队基于我国第一颗碳卫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的观测数据,发布全球碳...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以及全球各国碳中和发展主题的确立,各大政府以及企业都推行了自身的农业气候智能型解决方案。本期内容小编站在政府与企业的碳激励行动立场...
北京冬奥组委在办奥过程中充分融入了低碳管理与生态保护的理念与手段。
1月,全球碳抵消额度平均价格已达到去年6月的3倍多。这意味着市场正在“抢购”用于补偿温室气体排放的诸如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碳抵消项目,导致碳抵消额度供不应求,价格...
本文总结了2021年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的各方面内容,同时展望了2022年环境监测行业的发展形势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各国对森林增加碳汇的作用日趋重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已经签署多个与林业碳汇相关的国际法律文件。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市场化...
世界农化网『碳索』系列文章,对“双碳”背景下跟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产业环境,企业先进实践等话题开展专题讨论,以期从全球视野带来更广泛的观察和思考,助力中国...
继2021年年末“双碳”政策体系两大纲领性文件发布后,多方正全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一方面力促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另一方面,...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全国碳市场”)有望实现扩容升级和新一轮规模增长,业内预计,按照目前的碳价水平,到碳达峰的2030年,全国碳市场累计交易额有望达到1000亿元...
化石燃料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得以发展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如何逐步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真正向低碳社会转型,将是一项十分严峻的挑战。对中国来讲,...
本资讯介绍了双碳政策发布以来,ESG投资与碳金融的十大发展趋势
文章主要介绍了碳价与环保行业投资的基本情况
国际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为我国工业园区碳中和转型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本文在总结卡伦堡、蔚山、川崎等国外典型生态工业园区绿色化和低碳化发展模式和路径的基础上,分...
中国农业银行近期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的首批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113.68亿元。农业银行将充分利用好人民银行创设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围绕人民银行...
碳农业正在土壤活力复苏以及碳信用收益方面发挥作用
《自然》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撰写IPCC气候报告的许多气候科学家都对未来感到焦虑,他们对各国能否控制住全球变暖持怀疑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