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日-3日,促进发展中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国际会议在菲律宾举行,会议介绍了“中国、印度和菲律宾小型、资源匮乏的农户采用和接受转基因/生物技术作物的途径”的研究结果,以及应用生物技术,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应用情况。
据悉,该会议由约翰•邓普顿基金会、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东南亚农业高等教育与研究区域中心(SEARCA)、国家科学技术科学院(NAST菲律宾)和农业生物技术支持项目II(ABSPII)联合主办。
4月2日,ISAAA东南亚中心主任Randy Hautea首先概括了会议的主要议程和全球农民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概况。来自的中国王晓兵和项城、菲律宾的Cleofe Torres和印度的Charudata Mayee和AshokDhawan,分别就介绍了所在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对待转基因作物的态度,并分享了在菲律宾种植Bt玉米、在中国和印度种植Bt棉花的经验。秘鲁生物技术协会的董事会成员Javier Verástegui,肯尼亚ISAAA非洲中心主任Margaret Karembu你。就其他发展中地区如何发展转基因作物,如何借鉴亚洲经验提出意见。公开讨论会征求了各国科学家关于加强生物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应用的政策建议。4月3日,与会者参观了打拉康塞普西翁的一个生物技术玉米农田,与农民进行互动。
近几年,发展中国家对转基因作物的采用在逐步稳定,最终走出谷底,并在2012年超越发达国家。
2012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前所未有地百倍增长,从1996年转基因作物首次商业化时的170万公顷增至1.7亿公顷。这一年,发展中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量占全球总转基因作物的52%,而2011年为50%。同时,有来自28个国家的1730万农民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其中85%来自中国、印度、菲律宾。
ISAAA称,自从大约20年前开始种植转基因作物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种植面积首次超过了发达国家。这为保障粮食安全和进一步减少世界某些脆弱地区的贫困作出了贡献。
与会专家认为,这种增长与评论家预测的完全相反。在1996年转基因技术商业化之前,评论家过早地宣布转基因作物仅为发达国家使用,发展中国家不会接受并采用转基因作物。发展中国家日益意识到种植转基因作物所带来的益处。种植转基因作物不仅能提升产量,而且能节省能源、时间和机械,并能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提高产品质量,延长生长周期。
从1996年至2011年,转基因作物通过以下方式为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以及气候变化作出了贡献:增加了价值982亿美元的农作物产量;节省了4.73亿公斤的杀虫剂,因此提供了更好的环境;仅2011年就减少了231亿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从公路上移走大约1020万辆汽车;通过节省1.087亿公顷土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并且帮助超过1500万小型农户及其家人,共计超过5000万人口。
与会专家认为,转基因作物是必要的,但并不是万能的。对待转基因作物必须像传统作物一样,坚持采用良好的耕作实践,例如轮作管理和抗性管理。
2012年,中国和印度在发展中国家中走在前列:中国720万小型农户及印度720万小型农户共种植了近1500万公顷转基因作物,创下历史新高;这一年,中国转基因作物总面积居世界第六位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为400万公顷,含棉花、木瓜、白杨树、西红柿及甜椒,棉花成为中国的主要转基因作物,720万小型、资源匮乏型农户种植了400万公顷转基因棉花,种植率高达80%,平均每个农民种植0.5公顷。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研究员朱桢认为,过去20年来,全球种植了几亿公顷转基因作物,数亿人食用了转基因食品,尚无科学结论证明其“有害”。全球生物技术发展势不可挡,转基因技术是农作物增长稳产的重要途径。作为农业大国,我国保持粮食持久供应和稳步增长不易,而目前我国粮食自给率只有80%多,未及90%的安全线。在生物技术领域,我国仍面临战略机遇期,错过了就要被动挨打。
朱桢还认为,我国在一些转基因作物的科研领域并不落后,只是成果未及时推广,希望政府相关决策更明朗更快。
据了解,ISAAA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成立于1992年,坐落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此外,它在菲律宾和肯尼亚也有研究机构。它拥有国际网络中心,旨在通过共享知识和应用转基因作物减少饥饿与贫困,主张生物技术的应用、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农民。
据悉,来自发展中中国家农业领域的政策制定者、科学家、研究人员、科学传播者、推广人员和农民等数十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订阅Email: | * | |
姓名: | ||
手机号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