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往往取决于其品种的优劣,这一点在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上尤为明显。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的转基因技术,只有在优秀的底盘品种基础上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尽管市场上品种同质化问题依然存在,但随着转基因产业化的推进,品种竞争格局将迎来新的变化。
中国在 2006 年将转基因技术纳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与大型飞机和航天工程等并列。如今,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品种的商业化种植已经起步,预示着种业市场的巨大潜力。目前,国内已经审定通过了多批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品种,这些品种不仅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行业的骨干力量。
在 2023 至 2024 年期间,共有 64 个转基因玉米品种通过了官方审定,标志着这些品种在 2024 年已经可以合法地在市场上销售和经营。这些转基因玉米品种是如何培育出来的呢?它们都是在现有的杂交玉米品种基础上,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引入特定的目标基因片段,从而获得了转基因的特性。
目前,根据审定信息,这些转基因玉米品种主要引入了三种目标性状:抗虫性状、耐除草剂性状,以及两者的复合性状。其中,抗虫性状主要针对鳞翅目害虫,如亚洲玉米螟、粘虫、棉铃虫和草地贪夜蛾等。这些性状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转基因技术使玉米产生特定的高效杀虫蛋白,当这些害虫取食后,蛋白与害虫肠道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害虫死亡。由于这种杀虫蛋白只对鳞翅目害虫有效,因此对其他昆虫和动物是安全的。
耐除草剂性状则使玉米能够耐受草甘膦或草铵膦等除草剂。这种性状的原理是,通过引入耐除草剂的耐受基因,使玉米能在含有草甘膦的环境中存活,而其他未转基因的植物则会被除草剂杀死。在使用时,必须使用与该转基因品种相匹配的草甘膦产品。
通过对已审定的转基因玉米品种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抗亚洲玉米螟的性状几乎涵盖了90%的审定品种,其次是抗粘虫和耐草甘膦除草剂性状。这些转基因玉米品种的开发和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率,还能减少农药的使用,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转基因技术的推广,不仅能够提高作物的单产和品质,还能有效应对粮食安全、土地资源有限、病虫害频发等挑战。然而,转基因技术并非万能,品种竞争的本质仍是底盘品种的竞争。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市场对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品种的需求始终不变。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育种企业需要加快转基因性状的导入和审定工作。同时,育种过程中应注重保持原有品种的优良性状,避免性状转育过程中的品质下降。此外,为了缩短育种周期,鼓励直接选育转基因新品种,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尽管部分农户对转基因种子的效果持怀疑态度,但育种企业仍需坚持科学育种,避免夸大宣传。目前,国内转基因性状产品主要集中在玉米和大豆的抗虫和耐除草剂方面,但国际种业巨头已经研发出更多功能的转基因品种。因此,国内育种企业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开发具有多种抗性、高品质、抗旱等特性的新品种。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为育种带来了新的机遇。与转基因技术相比,基因编辑更加精确、高效,且研发成本较低。中国在基因编辑作物产业化方面正在加速,已经发放了多个基因编辑作物的生物安全证书,预示着基因编辑作物产业化的光明前景。业界期待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带来农作物育种的新突破,推动种业市场的持续发展。
订阅Email: | * | |
姓名: | ||
手机号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