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玉米期货整体表现强于现货,分析人士表示,主要原因还是受到外盘及临池品种的带动。
国海良时期货农产品分析师许晓燕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春节长假期间,南美天气干旱问题进一步发酵,南美大豆产量预估遭遇大幅下调,美盘豆类大涨,美豆粕涨幅超过9%,带动国内连盘豆粕跳空高开高走,逼近4000元/吨大关。南美玉米产量预估数据同样调降,但降幅不及大豆,加之需求数据疲软,美玉米价格以跟涨美豆为主,涨幅暂不及美豆。
“南美天气干旱导致玉米减产预期升温,全球谷物价格居高不下,由此进一步抬升我国进口成本,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在中国2月玉米供需平衡表中将进口玉米到岸税后均价调高150元/吨。”格林大华期货玉米分析师张晓君表示,同时,巴西作为全球三大玉米出口国之一,首茬玉米在2—5月收获,产量占比约22%,二茬玉米在6—7月收获,占比约75%。因巴西南部各州天气干旱导致巴西首茬玉米作物产量下降,美国农业部2月供需报告将巴西玉米产量预估从1月的1.15亿吨下调至1.14亿吨,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预计2021/2022年度玉米产量为1.1234亿吨,低于1月预测值。
据张晓君分析,随着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紧张局势升级,市场开始担心两大谷物出口国的供应是否会下降,这势必会影响黑海地区的谷物运输。2月14日,美国玉米进口到岸价为359.16美元/吨,较前一日上涨3.25美元/吨,进口成本价为2608.02元/吨,较前一日上涨25.67元/吨,突破近3个月高点。
今年以来,东北和华北产区玉米上量不及预期,玉米价格重心进入上升通道。记者了解到,春节后首周,国内玉米现货市场整体购销尚未完全恢复,东北产区基层上量不多,深加工企业开工后受短期粮源有限的影响,小幅上调收购价格。华北地区的深加工企业到车数量也不稳定,玉米价格先跌后涨,整体以平稳为主。
许晓燕表示,从当前现货市场的供应端来看,产区售粮进度超过50%,虽同比进度偏慢(前一年度售粮进度为近年来最快),但已经赶上往年同期的平均水平,后期供应压力不太大。从需求端来看则是喜忧参半,深加工方面,随着原料存量的消耗,原料库存再度降至往年同期偏低水平,随着天气转暖,后期深加工开机率将重回上升通道。而豆粕大涨预计带动下游副产品提价,从而改善深加工企业生产利润,提高开机意愿,深加工企业原料需求预计持续增加且较为旺盛。
“此外,东北地区的新冠疫情形势也需要关注。受疫情和大雾天气的影响,2月18日,北方港口集港量仅有1万吨,个别港内因运输管控暂停装船。若疫情加重,将进一步影响港口上量和下海运输,需持续关注天气和疫情对集港影响的时间和程度。”张晓君补充说。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29344.3万吨,比上年增长16.1%。徽商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刘冰欣对此表示,分品种来看,生猪占据了饲料消费的半壁江山,并且增幅明显,肉禽和蛋禽因养殖利润不好,行业整体消费明显下滑,而水产、反刍和宠物饲料虽然增量明显,但占比过小,无法撑起消费的大旗。
“虽然饲料产量上涨,但全国饲料生产企业的玉米用量却较上年下降24.7%,在配合饲料中的比例较上年减少15.3%,小麦、稻谷、大麦、高粱等谷物原粮和麦麸、米糠等粮食加工副产物用量较快增加。”刘冰欣认为,这一数据也充分解释了去年5—9月玉米价格持续下滑,是大量进口高粱大麦以及国储拍卖小麦和新季小麦替代导致的。作为玉米最大的替代,国内小麦价格自去年11月中旬持续拉涨,已经逐渐失去了价格竞争优势,目前二者价差在90—130元/吨,玉米正在慢慢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不过,除了小麦,进口高粱、大麦依然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对玉米的替代空间不可小觑。
刘冰欣表示,从短期来看,玉米贸易将在2月中下旬逐步启动,各地学校开学前的新增采购需求适度增加,玉米价格以偏强走势为主,但产区3月下旬或有卖粮小高峰,卖压对价格施压。从中长期来看,今年上半年养殖对饲料需求支撑犹在,但随着生猪养殖上半年或完成去产能的过程,饲料消费对玉米消费只有存量的支撑,但增量十分有限。同时,随着价格逐渐上行,需求替代也会逐渐显现,因而玉米冲上2800元/吨的概率其实不大,有可能在2750—2800元/吨区间维持振荡。
许晓燕根据价格体系分析,南北发运继续盈利,小麦和玉米保持顺价,加上前述扩至无风险套利水平的期现基差,目前北港玉米现货价格仍合理,不具备大幅下跌的动力。因此,她认为,国内玉米现货市场供需基本面整体呈现中性,当前估值偏低,而外盘及临池品种的强势为玉米价格提供支撑,国内玉米价格回调空间有限,短期继续跟盘振荡上行的概率更大。
产品名称: | |
公司名称: | |
产品简介: | |
链接地址: | |
订阅Email: | * | |
姓名: | ||
手机号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