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非洲大陆东北部被称为“非洲之角”的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4个国家遭受到长期干旱的袭击,2000万人面临生活贫困和粮食困难。当地传统的雨季已经持续了3个...
今年全国秋播油菜种植面积近1亿亩,接近常年。长江流域油菜菌核病主发区菌源充足,田间发病普遍,3月下旬至4月份江南、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降水偏多,有利于病害发生。预...
当前,黄淮海等主产区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拔节生长阶段,正是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关键时期。3月11日,按照“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总体安排,农业农村部召开防控工作视频...
进入春季,黄淮、华北和西北东南部麦区小麦陆续返青,江淮、长江中下游和西南麦区进入起身拔节期,云南部分麦区进入孕穗至灌浆期。随气温逐步回升和苗情由弱转壮,小麦主产...
按照主攻周年繁殖区、控制迁飞过渡区、保护玉米主产区策略,强化“三区四带”布防,实施大区联合监测、分区协同治理,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层层阻截、遏制危害。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小麦生产已进入春季管理关键时期,春耕备耕农业生产活动也从南向北逐渐展开。做好极端天气防范应对和病虫害防治,对于保障今年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南方大部冬麦区已度过冬季最冷时期,随气温回升,小麦条锈病在西南和汉水流域冬繁区病情蔓延加快,发病点和发病面积明显增加。截至2月16日,云南、四川、贵州、重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植检、农技)站(总站、中心),天津市、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西省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广东省农...
科学有效防控农作物病虫灾害,保产增收、减损增效,是稳定粮食生产的关键措施。2022年小麦赤霉病、条锈病、水稻“两迁”害虫、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直接威胁...
1月29日,中国气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王亚伟介绍,1月(1~27日),全国平均气温为-3.7℃,较常年同期偏高1.2℃;全国平均降水量14.3...
入冬以来,小麦条锈病在西南和汉水流域冬繁区蔓延扩展。截至2022年1月20日,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山东、湖北6省23个市(州)53个县(市、区)见病,发生面积5.78万亩,...
从省植保植检总站日前组织召开的河北省冬小麦主要病虫草害发生趋势和防控技术视频研讨会上获悉,2022年,河北省小麦病虫草害总体上仍将呈重发态势。
刚刚过去的周末,南半球突现30年未见的海底火山大喷发,蘑菇云如核爆,多国发布海啸警报!
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各省(区、市)测报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会商,结合水稻病虫基数、水稻栽培管理和品种布局、今冬明春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2年全国水稻病虫害将呈...
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各省(区、市)测报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22年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8.1亿亩次,其中病害发生4.1亿亩次,虫害发生...
近期,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对2022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分析会商。综合分析病虫源基数、种植制度、作物布局和气候等因素,预计小麦、...
12月27日,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再批三个转基因玉米安全证书,其中“ND207”(中国林木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申报)为抗虫性状,具有两个抗虫基因,为新转化体;
外媒12月28日消息:目前巴西全国大豆播种临近尾声,绝大部分地区大豆播种工作已经结束,但是由于天气干燥,位于巴西南部的南里奥格兰德州的农民在完成2021/22年度大豆种植...
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和全国农技中心研究人员近期从玉米田采集草地贪夜蛾,在室内不接触任何杀虫剂连续饲养5~7代,采用浸叶法和点滴法,测定了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以及采用...
近年来,我国小麦病虫害呈重发频发态势,年发生面积超过10亿亩次以上,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一类病虫害和新上升的茎基腐病,对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尤为严重。为加强对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