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水务和卫生部大臣Nomvula Mokonyane近日称,在过去几个月内该国约翰内斯堡经历了1960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南非政府已宣布划拨3.50亿兰特(约2600万美元)帮助旱情严重...
2015年10月14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测报处发布了《晚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 》,指出华南、江南、长江中游双季晚稻当前正处于灌浆至乳熟期,田间病虫发生总体...
当前,华南和江南双季晚稻处于孕穗至抽穗期,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稻大部处于抽穗至灌浆期乳熟期,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对后期产量形成仍存在较大威胁。其中,稻飞虱在华南和...
当前,华南、西南、江南中稻和东北单季稻处于齐穗至灌浆乳熟期,华南、江南、长江中游晚稻处于分蘖期,长江下游和江淮单季晚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田间病虫发生发展速度快。...
自7月末始,三代粘虫在东北、华北和黄淮北部陆续发生,目前大部地区已进入发生盛期。截至8月11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山东和河南等10个...
全国农技中心近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了马铃薯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暨测报技术研讨会,来自北方马铃薯主产省(区)的测报技术人员和有关科研教学单位的专家在分析当前发生情况...
当前,正是水稻、玉米和马铃薯等秋粮作物生长关键时节。据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监测,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玉米螟、马铃薯晚疫病等多种病虫呈发生面积快速增加、...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会商分析预测,2015年马铃薯晚疫病在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北等主产区可能偏重流行,发生面积预计3,500万亩左右。为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害,...
根据当前病虫基数、作物生育期和品种抗性及下阶段气候因素等综合预判,预计“两迁”害虫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瘟病在西南东部、长江中下游和东北稻区重发态势明显。
近期东北、华北、黄淮大部地区二代粘虫成虫进入盛发期,蛾峰明显,累计诱蛾量高于上年同期;近期华北、黄淮和东北部分地区降水天气多,北方大部气温偏低或接近常年,天气条...
今年我国北方马铃薯晚疫病见病早、菌量充足,马铃薯主栽品种抗性差,气象条件总体有利,预计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北方大部将总体偏重发生,甘肃南部、黑龙江西部、内蒙古东部...
棉花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呈中等程度发生,发生危害重于前期,仍以虫害为主,主要种类有蚜虫、棉叶螨、棉铃虫、棉盲蝽和烟粉虱;病害主要有黄萎病和铃病。预计棉花中后期病虫害...
玉米中后期病虫以钻蛀性、食叶性、刺吸性害虫和叶部病害为主,其中玉米螟、棉铃虫、蚜虫、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和灰斑病发生较为普遍、危害较重;三代粘虫总体发生平稳,...
预计中晚稻主要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11.1亿亩次,比上年增加17.3%。其中,虫害以迁飞性、钻蛀性害虫为主,“两迁”害虫偏重发生,发生面积7.3亿亩次,同比增...
当前,南方早稻处于抽穗至灌浆期,华南、西南、江南中稻和东北单季稻处于分蘖至拔节期,长江流域单季晚稻处于移栽至分蘖期。由于前期水稻病虫发生态势严峻,各级植保部门高...
据中国气象局预测,今年厄尔尼诺将持续至秋季,达到中等以上强度,受其影响,汛期可能出现“南涝北旱”,程度将重于去年,农业防灾减灾任务艰巨。为有效应对厄尔尼诺对农业...
据黄淮海夏玉米区病虫测报网监测,今年二点委夜蛾一代成虫发生量,大部地区较去年偏低,结合田间生境和未来气候条件,预计今年二点委夜蛾二代幼虫在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总体...
据各病虫区域站监测,今年华北、西北和东北等草地螟主发区越冬代成虫发生特点为西早东晚、虫量低、面积小。结合各区域气候和寄主植物生长的适合度,预计今年草地螟一代幼虫...
据各棉区病虫害测报区域站监测,今年一代棉铃虫总残虫量在大部棉区偏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新疆南疆转Bt棉种植面积比率大,对二代棉铃虫发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结合棉...
结合天气条件和作物种植情况,预计今年二代粘虫总体为偏轻发生,东北和华北等蛾量大、落卵量多及杂草较多的地区会出现高密度田块。预计全国发生面积约为3000万亩,幼虫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