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 Peanut root knot nematode
异名 花生根瘤线虫病
简介 花生根结线虫病是世界性的重要线虫病害之一,该病在北方花生主产区发病最重,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达70%~80%,有的甚至绝收,严重影响花生产量和质量。
为害症状 |
|
[为害症状]根结线虫以2龄幼虫从幼嫩组织侵入,形成不规则形根结。根结线虫从花生的根端侵入后,使主根尖端逐渐形成纺锤状或不规则的虫瘿,虫瘿上再生根毛,根毛上又生虫瘿,致使整个根系形成乱发似的须根团。线虫也可侵染荚果,荚果上的虫瘿呈褐色疮痂状突起,幼果上的虫瘿乳白色略带透明状。花生被侵染后,植株上的叶片黄化瘦小,叶片焦灼,萎黄不长。识别这一病害时,要注意线虫瘿与根瘤的区别,虫瘿长在根端,呈不规则状,表面粗糙并有许多小根毛;根瘤则着生在根的一侧,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压碎后流出红色或绿色汁液。 |
病原物 |
|
[病原]病原为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 Chitwood和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 (Neal) Chitwood。在我国,大致黄河以南为花生根结线虫,以北为北方根结线虫。(1)形态:成虫雌雄异形。雌虫为梨形,大小(360~850)?m×(200~560)?m,雄虫线形,大小(1 000~1 600)?m×(28~40)?m。卵椭圆形,无色,较胞囊线虫大。幼虫线形。会阴花纹和吻针形态是区别不同种类线虫的重要特征。 ①北方根结线虫。雌虫体呈球形、梨形或袋囊状,以球形为主,颈部较短。排泄孔位于口针基部球后约1.5个口针长处。口针基部球与杆部界限明显。杆部自前向后渐增粗,锥部略弯曲。会阴花纹背弓纹平或圆,线纹细、平滑而连续。中心区无纹。肛后区有刻点,侧线常不明显,有时在尾端一侧或两侧沿侧线位置向外形成“翼”。雄虫体蠕虫形。头区比体躯明显窄,与体躯界限明显。头帽低,侧面观前缘圆弧形,比头区窄,背腹面观前缘平。口针基部球与杆部界限明显。杆部自前向后略增粗。幼虫体蠕虫形。头端侧面观平或略呈圆形。唇盘成长方形,中唇外缘呈不光滑的圆形。侧唇三角形。半月体紧靠于排泄孔之前。直肠不膨大,尾部向后渐变细,常有2~3个隘痕,近尾端形状变化较大,有锤形、棒形、二叉状和平滑钝圆形。④爪哇根结线虫。雌虫会阴花纹图形圆,背弓中等高度,主要特征为双侧线从肛们上方向两侧斜下延伸,呈明显的“八”字形,将背区与腹区分开。 ②花生根结线虫。雌虫体呈梨形、袋囊状或球形。排泄孔位于口针后1~2个口针长处。头区无明显环纹,背、腹中唇和唇盘融合成对称的哑铃形结构,中唇背、腹缘成弧线形,侧缘成一钝角,侧唇近三角形或半圆形。口针杆部与基部球界限明显或不明显,口针锥部向背成弧线形弯曲,从前端向后渐增粗。典型的会阴花纹全貌呈不平滑近圆形,背弓纹低,侧线不明显或可见,背、腹纹在侧线处相接成角,在近侧线处往往有不规则排列短线纹,有时在肛后两侧形成“翼”。雄虫体蠕虫形。头区具1~3个不完全环纹,与体躯界限明显,头帽高,侧面观成圆孤形,背腹面观前缘平,唇盘圆形,高于中唇,中间略隆起,中唇呈新月形,略向头区外缘延伸,侧唇痕迹可辨。口针基部球与杆部界限明显,杆部粗细均匀或近基部略增粗。幼虫体蠕虫形。头端侧面观平至略圆形。中唇和唇盘组成对称的哑铃形结构。半月体紧靠排泄孔前。直肠膨大。尾部向后渐变细,末端削尖,具1~3个缢痕,侧面观常为2个,其中1个较明显。 (2)特性:根结线虫在土壤内垂直分布可达80cm深,但80%线虫在40cm土层内。 |
侵染循环 |
|
[侵染](1)越冬。病原线虫在土壤中的病根、病果壳虫瘤内外越冬,也可混入粪肥越冬。(2)侵入。第二年气温回升,卵孵化变成一龄幼虫,蜕皮后为二龄幼虫,然后出壳活动,从花生根尖处侵入,头插入中柱鞘吸取营养,刺激细胞过度增长形成巨细胞。二龄幼虫蜕皮变为三龄幼虫,再经二次蜕皮变为成虫。雌雄交尾后,雄虫死去,雌虫产卵于胶质卵囊内,卵囊存在于根结内或露于其外,雌虫产卵后死亡,卵在土壤中分期分批孵化进行再侵染。线虫在田间主要靠带病土壤传播,也可通过农事操作、水流等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靠调运带病荚果。 |
发生因素 |
|
[发生规律](1)气候因素。干旱年份易发病,雨季早、雨水大、植株恢复快发病轻。(2)栽培因素:最适合线虫侵入的土温为15~20℃,土壤最大持水量为70%。沙壤土或沙土、瘠薄土壤,发病重。连作田、管理粗放、杂草多的花生田易发病。 |
防治方法 |
|
(1)检疫: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防止蔓延,不从病区调种,以防传人无病区。如需从病区引种时,要测定花生荚果含水量,如在8%以下时(虫瘿内线虫即死亡),可以调运。(2)土壤消毒。播种前,每公顷选用10%的克线磷颗粒剂30~45kg、15%的涕灭威颗粒剂12~19.5千克、5%硫线磷颗粒剂120千克、5%米乐尔颗粒剂54千克或10%灭线磷颗粒剂15~18.75千克,拌干细土300~375千克,使用时先开沟,将颗粒剂条施于沟内,然后覆盖一层薄土,再播种覆土。(3)栽培因素。与禾谷类作物或甘薯等非寄主作物轮作2~3年,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水旱轮作。清除花生田内外寄生杂草,以消灭其他寄主上的病源。深翻晒土,增施有机肥料。修建排水沟,忌串灌。病田就地收刨,单收单打。收获时深刨病根,进行晒棵或集中烧毁;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