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相关介绍评论发布评论

图片 0/1200

症状 桑格菌核病是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的统称。肥大性菌核病花被厚肿,灰白色,病模膨大,中心有一黑色菌核,病模弄破后散出臭气。缩小性菌核病椹显著缩小,灰白色,质地坚硬,表面有暗褐色细斑,病椹内形成黑色坚硬菌核。小粒性菌核病 桑椹各小果染病后,膨大,内生小粒形菌核。病椹灰黑色,容易脱落而残留果轴。四川、江苏、辽宁、浙江、台湾均有发生。

病原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病菌Ciboria shiraiana P. Henn.称白杯盘菌(桑实杯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丛生,基部粗顶端细小,上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卵形,无色。菌核萌发产生l—5个子囊盘,盘内生子囊,侧丝细长,内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单胞,具隔膜1—2个。

桑椹缩小性菌核病病菌Mitrula shiraiana (P.Henn.) Ito etlmai称白井地杖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细丝状,具分枝,端生卵形至椭圆形分生孢子,单胞,

无色。从菌核上产生子实体,单生或丛生。子实体有长柄,柄部扁平,有的稍扭曲,灰褐色,生有茸毛。子实体头部长椭圆形,具数条纵向排列稻纹,浅褐色,子囊生在头部外侧子实层里,内生子囊孢子8个。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
桑椹小粒性菌核病病菌Ciboria carunculoides Siegler et Jankins称肉阜状杯盘菌;属于囊苗亚门真菌。分生孢子近球形。子囊盘杯状,县长柄。子囊圆筒形,内生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肾脏形,有半球形小体附着。侧丝有分枝,有隔或无隔。浙江、贵州均有发现。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桑花开放时)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盘内子实体上生子囊释放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雌花上,菌丝侵入子房内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后菌丝形成菌核,菌核随桑椹落入土中越冬。春季温暖、多雨、土壤潮湿利于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多,病害重。通风透光差,低洼多湿,花果多,树龄老的桑园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清除病格 桑园中病模落地后应集中深埋。翌年春季,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时,及时中耕,并深埋,

减少初侵染源。(2)药剂防治 花期喷洒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一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树冠有良好的防效。

     

推荐产品

关注热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