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据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称,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用量在2000年代中期急剧上升,其几乎完全由在玉米和大豆种子处理中的用量推动。美国农业部下属的东北部综合虫害管理中心对该研究表示了支持。
研究小组发现,在2000年,小于5%的大豆农田及小于30%的玉米农田施用了杀虫剂,但截止2011年,至少1/3的大豆农田及至少79%的玉米农田种植了利用新烟碱类农药处理过的种子,杀虫剂用量明显扩张。研究人员还发现大多数新烟碱类农药用于这些作物中。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昆虫学研究生Margaret Douglas表示,此前的研究表明,在2000年代,杀虫剂施用的玉米种植面积比例下降,但若考虑种子处理,情形则会相反。结果显示,自2000年代中期以来,新烟碱类农药应用于美国玉米和大豆种子,成为杀虫剂处理过的作物种植面积增长的主推因素。
研究人员发现美国政府的农药调查中未明确记录新烟碱类种子处理剂,他们便整合了现有信息。首先,编撰的农药数据基于美国地理调查和美国农业部这两大公共资源,其均记录了新烟碱类农药的使用,但未具体预测种子处理用量。利用这些数据,以及来自杀虫剂产品标签的信息,研究小组预测了玉米和大豆的种植面积比例;在2000年代中期推出新烟碱类农药时,在玉米和大豆农田上种植了利用这些产品处理过的种子。研究结果得到了美国环保署及杜邦先锋证实。
就新烟碱类农药在环境中的检测及对非目标动物(包括野生及受控制的传粉昆虫)的可能危害,目前仍争论不休。Douglas表示,争论缺乏有关新烟碱类农药何时何地以及如何使用的基本信息,而这些结果可以提供有关的信息。
研究人员计划更好地记录受新烟碱类种子处理剂影响的次要昆虫的分布。他们还将探索新烟碱类种子处理剂对捕食性昆虫的影响,及研究早季害虫的替代性管理方法,例如利用保护作物减少害虫压力及培育捕食性昆虫。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
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