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近日有专家建议,科研单位要重视手性农药对环境危害或生物活性的研究,农药生产企业应该改进生产工艺,生产单一手性/主要构型的农药;政府也要发挥引导作用,制订不同手性农药在环境中最大残留量,引导企业增加投入、进行技术升级,生产高活性/土壤危害小的手性农药。
什么是手性农药?手性分子,是指当四面体结构模型的中心碳原子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可得到两种结构的模型,无论把它们怎么放置,都不能使它们完全重叠。就好比人的手套,左手不能戴右手的手套。手性化合物的两个同分异构体,在生物活性、代谢及毒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改进农药生产工艺,生产单一结构的手性农药,可以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
云南省农科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宏程说:“目前市面上使用的农药,大概有四分之一是手性农药,而手性农药中发挥效用的只是一个异构体,意味着施在土壤中的农药有一半的量是不起作用的。” 他举例说,芳氧基丙酸类除草剂,其除草活性成分几乎全部集中在R-对映体上,S-对映体几乎没有除草活性。当除草剂被施放到土壤中后,S-对映体就留在了土壤中,对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为降低除草剂对土壤的污染,瑞典和瑞士等国已经取消混合结构(RS)除草剂的生产,而支持生产单一结构(R-构型)除草剂。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
订阅Email: | * | |
姓名: | ||
手机号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