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首页 / 文章详情

植物生长调节剂如何高效布局欧美市场?瑞欧科技解码布局关键

2025-03-25
qrcode

近日,杭州瑞欧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瑞欧科技″)资深法规技术工程师张校铭以「植物生长调节剂全球登记规格与策略」为主题在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主办的″第十二届植物生长调节剂发展与应用交流会″上发表演讲,聚焦欧盟、美国等核心市场,系统梳理全球政策趋势与实操路径,为植调剂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战略指引。


01

市场规模稳健增长,高附加值作物驱动需求


据 Mordor Intelligence 数据,全球植物生长调节剂(以下简称″植调剂″)市场规模预计从 2025 年的 28.5 亿美元增至 2030 年的 42.9 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 8.5%。


作为植保化学品领域的重要分支,植调剂在蔬菜、水果、花卉等高附加值作物中的应用占显著,其精准调控植物生长、提升产量与品质的特性,成为农业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工具之一。



02

低风险特性受政策认可,登记门槛逐步优化


植调剂通过调节植物激素平衡实现靶向调控,通常具有低用量、高特异性、无/低残留、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友好等优势。


其中,符合特定条件的品类可纳入″生物化学农药″范畴,享受政策简化红利。



03

欧美市场策略差异化,企业需精准匹配资源


🌏欧盟市场


目前,欧盟市场暂未明确生物(化学)农药定义,植调剂登记要求与传统化学农药差异不大,建议优先考虑 TE 评估。


原药登记: 对于欧盟现有物质,可通过等同性评估(TE评估)获得登记,资料要求低、周期短、评审费用低。


张校铭女士介绍瑞欧科技已协助企业向欧盟提交超 300 项 TE 评估申请,涉及超过 100 个原药品种,覆盖吲哚丁酸、芸苔素内酯等主流品类。


制剂登记: 相较于 TE 评估,制剂登记在难度、周期及成本层面均显著攀升。


仅制剂数据准备成本即可达百万人民币量级,若原药数据无法引用已过保护期资料,综合费用或突破千万;评审标称周期为 1-2 年,但实际耗时易受官方流程延迟影响。


🌏美国市场


在美国,天然存在的化学品或合成衍生的等价物,在满足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危害低和作用方式无毒的条件下可被定义为生物化学农药,符合这一定义的植调剂其新活性物质和普通新产品登记费用和周期均较为友好。


新活性物质登记:


申请人可采用分阶数据策略,若低阶评估通过,高阶测试及残留均可减免,同时对于大田农药联邦层面不对药效进行评估,总体登记费用低至百万人民币,较传统化学农药低 1-2 个数量级,登记周期 3-4 年。


普通新产品登记:


原药数据部分可分为原药来源已登记和未登记的情况,企业可优先选择使用已登记原药来源,利用加工商豁免降低原药数据成本,同时制剂数据通常较为简单,登记费用低至几十万人民币,整体登记周期 1-2 年。



04

行业呼吁:借势政策优化,强化数据合规


张校铭女士指出,企业可根据目标市场灵活选择登记路径:欧盟可优先通过 TE 评估降低原药登记成本,美国则可利用生物农药简化流程加速准入。同时,需关注植调剂与生物刺激素的监管边界,避免误判导致的合规风险。


此外,巴西、澳大利亚等国针对生物农药推出的区域性简化政策同样适用于部分植调剂品类,建议企业同步评估其他市场潜力,构建多区域布局战略。


来源: 瑞欧科技
收藏 打印
邮件分享

0/1200

0/1200

相关文章推荐换一换

热搜产品

产品名称:
公司名称:
产品简介:
链接地址:
我要报道 评论

订阅 

订阅Email: *
姓名:
手机号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