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首页 / 文章详情

大连理工大纳米化改造杀菌剂多抗霉素B,成功增强杀虫杀菌药物递送效率

来自话题:#纳米农业
2025-02-17
qrcode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近日,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刘田教授团队在《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团队通过纳米化改造,使polyoxin B能够突破昆虫的生理屏障,成功增强了递送效率。


QQ20250217-103822.png


图1. (a) 农业副产物及简单工艺制备,成本低廉且绿色环保;(b) 两亲性分子实现亲水原药包载于疏水载体;(c) 保留杀菌活性的同时显著提升杀虫活性。


Polyoxin B是一种广泛用于农业领域的商品化杀菌剂。作为一种低毒的真菌抑制剂,polyoxin B通过抑制真菌几丁质合成酶,破坏其细胞壁中的几丁质合成,达到杀菌效果。虽然几丁质合成酶在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昆虫的保护屏障(包括表皮和围食膜)阻碍了化合物的吸收,使得polyoxin B的杀虫活性较弱,限制了其在综合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刘田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创新的纳米制剂——polyoxin B@ZTS,将玉米醇溶蛋白(Zein)和茶皂素(TS)两种天然副产物材料通过反溶剂纳米沉淀法制备,为商业化杀菌剂polyoxin B赋予了卓越的杀虫活性和增强的抗真菌特性。该纳米农药具有纳米级粒径、良好的叶面沉积效率和优异的药物递送效果。其中TS的两亲特性和刚性结构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亲水端与亲水性药物polyoxin B结合,疏水端则与Zein结合,形成疏水核心。实验表明,当使用齐墩果酸(OA)替代TS时,无法与polyoxin B组装成纳米颗粒,验证了TS在组装过程中的重要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促进了polyoxin B的有效封装和递送,无需化学修饰即可实现疏水蛋白对亲水药物的包封递送。


在杀虫效果上,polyoxin B@ZTS的创新之处不仅在于其能够通过响应昆虫细胞内的还原环境,实现药物的精确释放,还在于其能够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使得polyoxin B@ZTS纳米制剂能够突破昆虫的生理屏障,破坏昆虫中肠及围食膜的组织结构,增强其杀虫效果。


在杀菌效果上,polyoxin B@ZTS纳米颗粒能够显著增强其活性成分的抗菌活性,且能够通过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可用性,提供更强的抑制效果。


此外,使用农业副产物(如茶皂素和玉米醇溶蛋白)作为纳米载体,降低了天然纳米农药的生产成本。这些农业副产物既可以从农民手中收购(为农户实现第一次创收),循环再利用,以此为原料制备纳米农药,再反馈给广大农户,实现农药施用过程中的减量增效(为农户实现第二次创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展现了该天然环保纳米制剂独特的″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创新举措。


收藏 打印
邮件分享

0/1200

0/1200

相关文章推荐换一换

热搜产品

产品名称:
公司名称:
产品简介:
链接地址:
订阅 评论

订阅 

订阅Email: *
姓名:
手机号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