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首页 / 文章详情

扬农化工转型轨迹关键词:多元对冲、全链控本、科技跨界、市场扎根

来自分类:企业动态
2025-02-13
qrcode

随着技术升级与市场需求的变化,除草剂行业正经历着转型的关键时期。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扬农化工″),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前瞻的战略布局,成为了除草剂行业的领军企业。本报告旨在深入剖析扬农化工的成长轨迹、转型亮点、财务状况及其在面对行业变革时的应对策略,为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企业发展历程及主营业务的转变 


QQ20250212-101615.png


扬农化工自成立之初便专注于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的原药生产。随着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的并入,以及先正达的收购,公司的业务重心开始由原药生产向制剂研发延伸,同时还整合了先正达资源构建的″中间体-原药-制剂″一体化模式,最终形成″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的产业布局。目前,其主营业务构成为:


QQ20250212-101637.png


2023年,葫芦岛生产基地一期完工后,扬农化工已形成″一总部三基地″的产业布局,总部设在江苏,其他地区为生产基地,确保了生产的高效性和供应链的稳定性。


企业情况剖析


(1)主要产品


扬农化工产品为:菊酯类及其他杀虫剂、氟啶胺等杀菌剂、以麦草畏与草甘膦为主的除草剂,还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多种专利混剂。其已公布的主要产品及产能如下表:


QQ20250212-101759.png


另外,葫芦岛在建工程包括:年产15650吨原药、7000吨中间体及66133吨副产品,其中氟唑菌酰羟胺是先正达创新药。


(2)转型亮点


  • 与龙头企业先正达强强联手


扬农化工在被先正达收购后,依托先正达的全球领先化合物专利库和分子设计平台,快速切入高端农药市场,显著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约40%;还借助先正达的全球化销售网络和采购体系,使其产品的海外上市周期大幅缩短。此外,扬农化工作为先正达的核心供应商,获得了长期协议订单,规避了周期波动风险,并通过协同先正达的″种子-农药″一体化方案,在南美市场实现了捆绑销售,如2024年氟唑菌酰羟胺借力先正达巴西转基因大豆田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200%。


  • 并购研究中心实现价值链延申


扬农化工通过并购沈阳中化研发中心,成功从″原药代工″转型为″价值链统治者″。这一并购补齐了扬农在制剂配方技术上的短板,沈阳中化的研发能力也助力其获得多个独家制剂登记证。同时,扬农还布局了转基因配套技术,与隆平高科合作开发抗除草剂作物种子,形成了″农药-种子″闭环,增强了客户粘性。


(3)财务状况


2024年,全球农化行业整体景气度不高,据扬农化工2024年三季度报:公司原药平均价格同比下降20.13%;制剂平均价格同比下降 11.67%。虽然价格下降带来了销量的小幅上升,但由于大部分农药原药及制剂的价格已处于周期底部,扬农化工的业绩依然呈现出同比承压的局面,对净利润造成了负面影响,数据如下表:


QQ20250212-102119.png


可以看出,相较于产业多元化的云天化和兴发集团,专注于农药领域的扬农化工,其经营受到农药市场下行周期的冲击更大。但由于扬农化工是国内仿生农药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其多种创新制剂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叠加大股东先正达为其带来的成本、全球营销渠道优势,拉高了整体毛利率。且自2021年起,扬农化工开始逐步压降负债,资产负债率由2021年47%下降到2024年3季度的39%,增强了自身经营的抗风险能力。此外,据Wind数据,在葫芦岛基地正式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50亿元),相比单纯原药企业(如利尔化学),其综合毛利率将高出8-10个百分点。


(4)资本市场表现


由于实际控股股东为国资委,扬农化工因此备受机构与基金投资者的青睐:其前十大股东中有八个席位被机构和基金占据,且这些股东持股周期长,有助于公司股权结构的稳定。


QQ20250212-102203.png


此外,扬农化工自上市以来分红已达21次,其最新股息率为1.61%,派息融资比更是高达265.76%,具体如下图:


QQ20250212-102234.png


叠加将回购股份注销、发布《舆情管理制度》等市值管理方面的努力,扬农化工的股价由上市时的1.3元/股稳步上涨至2025年1月末的50元/股,市值也由上市时的18.3亿涨至1月末的230亿元。


  除草剂市场趋势及扬农化工的应对  


(1)市场趋势


  • 厂家产品由原药延申至制剂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农药行业进入了关键的整合期。相较于原药市场,制剂市场通常具有更高的利润空间。通过直接面向个体消费者销售产品,农药原药厂家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从而提高盈利水平。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药原药企业开始从中端市场转向终端市场。


  • 根据需求不断研发复配制剂


目前全球有超200种杂草对已知的23种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从实践来看,除草剂复配,对部分耐药性的杂草除草效果良好。根据中国农药网,多种除草剂复配的产品登记还在不断增加,也可以看出农药复配产品是制剂厂家未来的利润增长点。


  • 草铵膦等竞品正在抢占草甘膦市场


抗草甘膦杂草问题的日益严峻推动了如草铵膦、精草铵膦等产品需求增长。同时,市场上还涌现出了一系列新型除草剂,如巴斯夫推出的抗性管理方案(包括麦草畏复配)以及富美实公司的精准除草技术,这些产品正在积极抢占除草剂细分市场。此外,随着海外企业(例如拜耳)的专利陆续到期,印度和中国等国家的低成本仿制产品开始涌入市场,将加剧除草剂领域的价格竞争。


  • 中国:″一证一品″政策下的品牌建立


当前全球除草剂已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预计原药、制剂的行业竞争都将加剧。2024年11月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一证一品″要求更加明确,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制剂品牌的建设是除草剂企业保持长期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从已登记情况来看,我国除草剂制剂登记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因此领先于其他厂家建立终端品牌的企业,将占据市场的主动权。


  • 海外:农药登记布局周期长,需提前布局


海外农药登记领域的龙头——润丰股份,在经过长达15年的精心布局后,才在拉美、亚太、东欧等40多个国家成功搭建快速进入市场的平台,产品畅销全球。而其他农药产家由于登记周期过长、登记成本增加等因素,很难复制润丰股份的成功路径。但随着海外各国政策变动,农药登记要求也会相应变化,将带给其他厂家更多机会。


(2)扬农化工的应对之策


  • 布局全产业链


 2019-2021年,在将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并入后,先正达集团成为扬农化工的第一大股东(先正达集团为国际农化巨头,业务涵盖广泛,在全球植保行业、种子行业、数字农业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扬农化工因此充分受益于母、子公司的资源,产品订单的稳定增长,并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


  • 注重研发投入


扬农化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先进的研发实验室和中试生产线,其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连续7年来都在3%以上。2024年,扬农化工全年扬农化工新获得专利授权40个,仅2025年1月,其就新获得专利授权6个。同时,其还投资抗除草剂作物种子的研发(与隆平高科合作),以绑定下游转基因市场的需求。


  • 丰富产品种类,应对产品单一化带来的冲击


目前,扬农化工草甘膦业务占营收比约40%。为了应对草铵膦等竞品带来的冲击,扬农化工采取了多种策略:如与先正达合作推广″草甘膦+麦草畏″复配;加速布局草铵膦(规划2万吨产能)、丙硫菌唑(杀菌剂)等高端品种;开发差异化制剂(如抗漂移微胶囊剂)等。预计2025年,其非草甘膦业务占比将提升至50%。


  •  抢先对制剂进行登记


在″一证一品″的行业趋势下,2024年国内除草剂登记证数量下降30%。但扬农化工凭借国资委控股企业,享受到了包括优先获得农药登记证、环保项目补贴等在内的政策红利,新增登记证15个(行业第一)。下图为已登记的产品之一:


QQ20250212-102443.png


在海外,扬农化工海还利用先正达的全球登记网络(如借力其在巴西、美国的现有资质),大大缩短新产品上市周期(从5年压缩至2年),抢占了部分海外农药市场。


  企业启示  


 警惕单一品类风险:从″靠天吃饭″到″多元对冲″


过度依赖周期性强的单一品类,易受价格波动冲击。2023年草甘膦价格暴跌60%,导致国内多家原药企业亏损。企业可通过并购快速切入高毛利领域,或瞄准细分市场,提升企业长期发展能力。如利尔化学曾因过度依赖草铵膦(占营收70%),在2022年价格暴跌中净利润缩水50%;后通过收购比德生化(杀菌剂)和自研L-草铵膦,将草甘膦依赖度降至45%,2024年毛利率回升至22%。


 强化成本护城河:从″价格战″到″全链控本″


国内农化企业成本控制能力稍弱,原药企业净利率普遍低于8%(跨国巨头超15%)。故企业可构建″原料-中间体-原药-制剂″闭环。例如,新安股份通过自产有机硅副产氯甲烷(草甘膦原料),实现″硅-磷″循环,2024年草甘膦成本较行业平均低12%,毛利率逆势维持18%(行业平均10%)。


 拥抱技术迭代:从″化学依赖″到″科技跨界″


当前,传统化学农药面临抗药性(全球超500种杂草产生抗性)和减量政策(中国2025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双重压力。故企业可投入研发以攻破技术难关,如先正达推出抗草甘膦的基因编辑大豆,在南美推广面积超1000万亩,带动配套除草剂销量增长20%。或是与无人机厂商、卫星数据公司联合,提供″产品+精准施药″套餐,如借鉴极飞科技″无人机+AI处方图″模式,在新疆棉田通过无人机精准喷洒除草剂,节省药量30%。


国际化与本地化:从″出口依赖″到″扎根市场″


2024年,国内农药企业的出口占比已超过60%,主要集中在利润率较低的原药领域,并且面临着诸多贸易壁垒。借鉴扬农化工通过先正达的本地团队,成功将氟唑菌酰羟胺的登记周期缩短至2年,农药企业可以考虑在目标国家设立专门的登记子公司,或者收购当地企业的相关资质,以加快产品登记速度。另一种策略是进行属地化生产,如润丰股份在阿根廷合资建厂,规避了高达40%的进口关税。故企业还可以选择在东南亚地区布局制剂分装厂,以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收藏 打印
邮件分享

0/1200

0/1200

相关文章推荐换一换

    热搜产品

    产品名称:
    公司名称:
    产品简介:
    链接地址:
    我要报道 评论

    订阅 

    订阅Email: *
    姓名:
    手机号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