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气象局公布十大典型农业气象适用技术

来自分类:农业技术
2025-01-16
qrcode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日前,中国气象局公布十大典型农业气象适用技术,涵盖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小气候调控等多个领域。


十大典型农业气象适用技术如下:


一是春玉米智能气象节水灌溉适用技术。该技术适用于北方半干旱井灌农区,与水肥一体化技术配合使用,助力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粮食主产县累计实现节水2亿立方米、节电2.7亿度,增产约4.5亿公斤、减支增收9.4亿元。


二是基于AI和数值模式的茶园百米级霜冻害精细预报服务技术。该技术在茶叶规模化种植区广泛适用,可为霜冻灾害的精准防范争取更多提前量,也有助于优化低温霜冻保险指标。2024年,该技术助力示范区茶园茶叶增产约30%。


三是基于″云端协同″的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技术。该技术适用于大田农业及设施农业多种应用场景。


四是寒温带大豆适时早播增产示范和应用技术。该技术适用于内蒙古东部寒温带大豆种植区,有助于高效利用春季热量资源实现增产、降低秋季霜冻风险。


五是无人机″一喷三防″气象适用技术。该技术适用地区广泛,尤其适合在农作物规模化种植的区域推广应用,可助力″飞防″作业避开不利天气条件,提高了农药喷洒效率、覆盖率,显著增强防控效果。


六是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气象服务技术。该技术适用于稻、麦等粮食作物规模化种植的平原地区,其中″飞防″作业气象适宜度等级具有普遍适用性。该技术有助于节省药剂用量,减少雾滴漂移和药液蒸发产生的不利影响。


七是双季早稻春季低温冷害综合防控技术。该技术适用于广西以及华南大部双季稻种植区。技术落地后有效减少了低温冷害对双季早稻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示范点双季早稻平均每亩增产43.4公斤(亩增产8.48%)。


八是四川东北地区夏季香菇生产双层大棚小气候调控技术。该技术在夏季平均气温25℃以上、多高温天气的地区均可适用。


九是冬小麦干旱综合防御技术。该技术适用于黄淮海冬小麦种植区,在部分地区示范推广应用后,可使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左右,增产6.2%,每亩增收节支56.7元。


十是″优质稻+油菜″轮作适宜播种期搭配适用技术。该技术适用于江西双季稻种植茬口偏紧、油菜种植有基础的水稻产区。技术落地后,示范基地适宜播期优质稻每亩增产20公斤以上、油菜每亩增产13公斤以上,减灾增效明显。


来源: 农民日报
收藏 打印
邮件分享

0/1200

0/1200

相关文章推荐换一换

    热搜产品

    产品名称:
    公司名称:
    产品简介:
    链接地址:
    订阅 评论

    订阅 

    订阅Email: *
    姓名:
    手机号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