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植物保护》2024年05期
作者:何振辉; 黄超; 赵宁; 等
安徽省是我国水稻主要产区之一,常年种植水稻约246.7万hm2,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34%。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耕作制度复杂,以及不科学的杂草防控措施等一系列问题,安徽省稻区杂草近年来呈现暴发趋势,杂草的可持续有效防控已迫在眉睫。
安徽省稻田杂草的发生与危害现状
安徽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北横跨淮河、长江,水稻种植生态区多样,从北到南分布有沿淮淮北平原单 季稻区、淮南丘岗单双季稻过渡区、沿江圩丘双季稻 区、大别山地单双季稻混栽区、皖南山地单双季稻混栽区等,各生态区因生态特征不同,耕作制度、种植类型和模式、品种需求类型等均呈现多样化,其中耕作制度主要包括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和两年三熟;种植类型涵盖了双季稻、早中稻、中稻、单晚稻、再生稻;栽 培方式主要为机插秧、人工移栽、水直播、旱直播、人工抛秧;品种主要为粳稻和籼稻品种。
多样化的耕作制度、种植类型、栽培方式、水稻品种、肥水管理策略等均导致稻田杂草发生种类多样,群落复杂,且由于南北方地势差异大、种植方式不一,易导致部分稻田杂草大面积、连年发生。皖北种植区域地势相对平坦、田块面积较大,但降雨量较少,水稻采用直播种植方式较多,干湿交替的环境极易导致如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牛筋草Eleusine indica、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等杂草泛滥;皖南一带种植区域多伴有高山、丘陵,5月-6月高温寡照多雨、7月-8月高温伏旱频繁,初秋多低温绵雨,加之地块面积偏小,机械化种植较难发展,在此环境下,尤其像稗草、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鳢肠Eclipta prostrata、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碎米莎草Cyperus iria、鸭舌草Pontederia vaginalis、水虱草Fimbristylis littoralis等杂草生长旺盛。
安徽省稻田杂草共有约45科100余种,田间常发20多种。不同类型水稻田和生态区位杂草发生程度、优势种群有所不同,人工移栽、机插秧、抛秧、水直播、旱直播田杂草发生程度依次加重。具体来看,稗草、千金子等恶性禾本科杂草在安徽省不同水稻种植区广泛分布(表1)。受生态条件、种植制度及土壤类型等因素的影响,稻田杂草发生分布呈现以下特点:沿淮淮北地区的水稻栽培模式多为旱直播,除上述恶性杂草发生较重外,田间同时伴生马唐、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牛筋草等旱生杂草;沿淮及沿江江南种植区伴生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杂草稻Oryza sativa等水生杂草,难防阔叶杂草如鳢肠、水苋菜Ammannia baccifera、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水竹叶Murdannia triquetra在不同种植区发生面积继续增大;在沿淮及沿江江南种植区发生种类更加丰富。各种植区主要莎草如异型莎草、碎米莎草等发生优势明显,水虱草危害面积扩大。据田间调查,碎米知风草Eragrostis japonica发生面积呈现上升趋势,已成为继稗草、千金子后的又一恶性杂草。
表1 安徽省稻田主要杂草发生种类及其分布一览表
据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结合安徽部分科研机构近年来的调查结果表明,稗草广泛分布于沿淮、皖中、皖南等地区水稻产区,其抗性生物型集中分布在皖中地区,合肥、六安、安庆等地区稗草多抗五氟磺草胺,合肥、芜湖等地区稗草多抗噁唑酰草胺; 千金子发生区域与稗草发生区域高度重合,抗性发生同样较为严重,约50%左右区域的千金子已经对常用药剂氰氟草酯产生了抗性,这些种群集中分布在沿淮、皖中地区,其中合肥、蚌埠、六安、马鞍山、安庆均检测到千金子高抗性种群,抗性指数在3~35之间。基于上述数据分析可得安徽省水稻种植区稻田主要恶性杂草抗性发生严重,应综合研判稻田目前的抗性治理措施,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调整和优化,以保证田间杂草的可持续治理。
安徽省稻田除草剂主要应用品种
单一除草剂长期大量重复使用容易导致杂草产生抗药性。以乙酰乳酸合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抑制剂类除草剂为例,报道称重复使用不超过10次就会导致杂草产生抗性。目前,我国水稻田除草剂登记产品至少400余个,登记的有效成分主要有55个(来源:中国农药信息网),而据调研,安徽省稻田常用除草剂品种为丙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双草醚、敌稗等几种有效成分的单剂或者混剂(图2),其连年高频超量使用极大促进了杂草抗药性进化, 缩短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基于目前稻田抗药性杂草发生新态势,国内外农药企业、科研院所等争相加大了新型除草剂的研发力度(表2),在所调研地区如凤台、南陵、无为等市县区,新型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ydroxyphenylpyruvate dioxygenase,HPPD)抑制剂类水稻田除草剂品种如吡唑喹草酯、氟砜草胺等,已经在大面积开展田间药效验证与示范试验。值得关注的是,一种新型除草剂的研发一般需要3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产品的注册还需5年左右,如何保持现有品种的除草活性、保护新品种的研发周期,是目前解决稻田杂草抗性问题、促进水稻田除草剂健康有序发展的又一难题。
图2 安徽省稻田除草剂主要应用品种及其使用量占比
表2 水稻田部分新型除草剂开发及在我国的登记情况
订阅Email: | * | |
姓名: | ||
手机号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