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噻菌胺是由石原产业株式会社研发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上市以来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登记上市,市场表现不俗。据悉其化合物专利将于2025年8月到期。
一、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异丙噻菌胺
英文名称:isofetamid
CAS登录号:875915-78-9
化学名称:N-[1,1-二甲基-2-(4-异丙基氧-邻甲苯基)-2-氧代乙基]-3-甲基噻吩-2-甲酰胺
分子式:C20H25NO3S
结构式:
相对分子质量:359.48
作用机理:异丙噻菌胺是SDHI类杀菌剂,拥有噻吩酰胺结构,通过完全或部分占据底物泛醌的位点,抑制电子传递,阻断病原菌的能量代谢,抑制其生长而导致死亡。
二、国外登记
加拿大登记情况
美国登记情况
日本登记情况
2017年石原产业株式会社的36%异丙噻菌胺水和剤在日本获批登记,用于防治如柑橘、葡萄、黄瓜等灰霉病,葡萄、番茄、草莓、黄瓜白粉病等。
欧盟登记情况
澳大利亚登记情况
新西兰登记情况
三、国内登记
异丙噻菌胺在中国登记情况如下表所示。
四、专利概况
石原公司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申请的化合物专利将于2025年8月到期,如WO2006016708、EP1776011、US2008318779(US8039420)和CN101001528。
五、混配推荐
1、异丙噻菌胺与戊唑醇混配,国外已有多个混配制剂登记,如25.0%异丙噻菌胺+18.2%戊唑醇、6.10%异丙噻菌胺+15.18%戊唑醇与5.06%异丙噻菌胺+15.18%戊唑醇等。
2、张仙等人发明的含异丙噻菌胺和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可配制成多种剂型,可防治作物灰霉病、菌核病、黑星病、白粉病和褐斑病。
3、蔡丹群等人发明的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杀菌组合,在一定范围内对黄瓜霜霉病和灰霉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有利于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控制环境污染。
4、葛家成等人发明的异丙噻菌胺与咯菌腈或嘧菌环胺的杀菌组合,主要用于防治作物灰霉病,增效作用明显,用药量少。
5、葛家成等人发明的苯醚甲环唑和异丙噻菌胺的杀菌组合,两种成分作用机理和作用位点不同,二者混配有利于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可用于防治蔬菜、果树、大田作物的早疫病、霜霉病、白粉病等,试验表明混配后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嘧苯胺磺隆 (orthosulfamuron)是由意大利意赛格(Isagro)和RiceCo公司共同开发的嘧啶磺酰脲类除草剂,2007年首次在美国以商品名Strada获准登记并销售,用于防除水稻田莎草...
美国环境保护局 (EPA) 近期发布了关于三种具有广泛真菌和抗菌特性的农药的临时决定 (ID)。这三种农药分别是百菌清、甲基硫菌灵 (TM) 和多菌灵 (MBC) 。
根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草莓批准登记产品共计170个,其中单剂119个,混剂51个。微毒16个,低毒148个,中等毒6个;近五年登记的产品数量为39个,2020年之前登记的数量为13...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虫害防控与生物安全创新团队解析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啉在温室中沉积、消散和代谢的环境行为特征,并评估了其对传粉蜜蜂的暴露风险,对...
订阅Email: | * | |
姓名: | ||
手机号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