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首页 / 文章详情

生物农药创新成果频出,未来有哪些新产品值得期待?

2024-06-25
qrcode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及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十四届生物农药发展与应用交流会,于2024年6月22-23日成功召开。本届大会专家阵容强大,涉及领域丰富,汇集农业领域的众多领军人物,共吸引了全国300多名代表参加。大会以″生物农药-生物合成-生物制造″为主题,交流生物农药发展现状和趋势,业内资深人士分享生物农药研发最新成果和前沿信息,共同探讨促进农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


image.png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秘书长花荣军在开幕式中致辞


数据见证:国内生物农药政策与市场双双跨越式发展


从政策看,随着我国绿色农业发展战略的坚定实施,国家相关部门已颁布多项生物农药的支持政策,如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实施农药登记审批绿色通道管理措施的通知,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行动方案等,通过完善绿色农药通道及简化生物农药登记流程等措施,加快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实现农药高质量绿色发展目标。


image.png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环境审评处处长袁善奎


此外,我国生物农药评价标准体系在不断丰富与完善。据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环境审评处处长袁善奎介绍,目前我国已制定生物农药产品质量标准46项和方法标准5项,生物源农药药效评价、使用及天敌生物饲养方法标准有22项,在农药登记管理中专门针对微生物农药制定了毒理学实验准则(NY/T 2186-2012),微生物农药对鱼类、鸟类、蜜蜂、家蚕、藻类等多项毒性试验准则农业行业标准(NY/T 3152-2017 6部分)以及微生物农药环境增殖试验准则(NY/T 3278-2018 3部分),微生物农药环境风险评估指南(NY/T 4197-2022 6部分),以及现有生物农药在作物上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10项。


image.png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周普国


从市场和产品登记上看,我国生物农药行业快速发展。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周普国表示,2022年市场规模为150.3亿元,预计到 2027年将增长至 33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1%。生物农药登记加快,更多产品进入市场。2023年登记的新生物农药占新农药品种数量的90%,且均由国内企业自主创制或合作研发。截止到2023年底,有效登记状态的生物农药有效成分152个,产品2000余个,占我国有效成分、产品数量的比例分别为20.6%、4.3%(其占比均不包括仅限出口的数量)。


出色企业带来产品开发新成果


近年新登记的产品中不乏优秀制剂。


image.png

本届大会承办单位慕恩(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蒋先芝


慕恩(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蒋先芝作了《生物农药:从生物勘探到生物制造》的主题报告。生物农业是生物制造目前应用的一个常见领域,而微生物多样性资源(菌种、基因、酶分子、天然化合物)则是生物制造的基石。据介绍,慕恩生物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商业化微生物菌种库及基因元件库,保存的菌株数量达到27万株,具有世界最高的生物多样性和新物种多样性。公司已获得产品登记证34个,正在登记产品50余个,包括12个生物农药登记,预计首个农药登记将于今年获得,而该产品也是国内第一个木霉液态制剂。此前,慕恩生物已拥有数个产品系列,包括不断迭代升级的木霉系列,国内首创的伯克氏菌杀线虫系列,以及同样是国内首创的PPFM(扭托甲基杆菌)系列。


image.png

本届大会还安排参观了慕恩生物的菌种保藏库等研发设施


image.png

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任丹


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植物源生物农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据公司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任丹介绍,新朝阳以″生物农药″、″生物植调剂″、″生物刺激素″、″土壤环境修复″、″0农残健康植保服务″、″碳技术供应商″六大科技名片,打造从土壤到餐桌的可持续农业全程生物技术服务体系;利用生物合成技术解决植物源农药资源性限制,提出″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的生物农药推广理念,提高化学农药药效的同时,加强化学农药抗性管理,维持作物健康生长,维系生态环境。


image.png

利民控股市场中心国内市场部首席农艺师左会旭


利民控股在阿维菌素产品开发方面成果出色。据公司市场中心国内市场部首席农艺师左会旭介绍,利民控股通过多年先进育种手段和独特诱变措施,成功筛选出高产、稳定的生产菌株,并且通过全程严格的发酵控制技术,生产出杀虫活性行业领先的阿维菌素原药。


image.png

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副经理王磊


科诺的″三板斧″理念融合了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和生物刺激素三大功能,将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开发产品。其中含1000亿/克枯草芽孢杆菌的喷粉″青叶子″在设施蔬菜上发挥不错的绿色防控作用。


生产工艺不断提升,助力增效、降本


image.png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院士邓子新,以视频连线的形式分享了题为《合成生物学驱动的生物设计与产业创新》的报告,介绍了多个发酵工艺,助力产业腾飞。


image.png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徐汉虹


在合成工艺优化方面,华南农业大学的徐汉虹教授介绍了代谢工程改造酿酒酵母,以此高效合成D-柠檬烯生物农药。这一活性成分过去是从植物中提取,但目前已有通过酵母高效合成并产业化。该工艺调控菌株胞内乙酰辅酶A与辅因子水平,并利用线粒体区室化工程促进D-柠檬烯高产。


image.png

华东理工大学特聘副研究员解永涛


华东理工大学特聘副研究员解永涛的研究方向是利用化学的原理重构述生物农药活性分子的功能。其团队通过创新型合成方法获取的各类化合物,较难通过其他方式合成。


新研发成果涌现,创新制剂进入市场未来可期


image.png

先正达植保中国生物制剂研究负责人田东兰


在研发技术方面,先正达拥有独特的研发平台Geapower,为提取物研发提供高效解决方案。据先正达植保中国生物制剂研究负责人田东兰介绍,该平台是瓦拉格罗超过30年的研发成果,该平台的化学分析为发现生物刺激素中具备功效的具体物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不分离物质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认识其中的活性成分。


image.png

贵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


在生物杀菌剂研发成果方面,宋宝安院士介绍了化学探针和活性蛋白质谱(ABPP)导向技术,发现抗水稻白叶枯病菌的全新靶标丙酮酸激酶,以及诱导植物抗细菌病的靶标水稻钙依赖性蛋白激酶,为新型抗菌剂创制提供支撑。


image.png

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中心副主任刘晓艳


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中心副主任刘晓艳介绍其中心从自由菌种资源库中筛选出了一株对根结线虫具有高活性的菌株NBIN-863。利用液质联用分析,从该菌株发酵液中发现了新型杀线虫物质甲基丙二酸。此外,试验还表明该菌株对线虫还具有吸引作用。该菌株与生物炭结合,创制炭菌耦合制剂,在促进土壤固碳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制剂缓释的能力。


image.png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教授杨新玲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杨新玲教授团队基于蚜虫报警信息素与OBP授-受互作及天然植物挥发物SA,发现PMDDⅡ-05。该成份在实验室条件下可高效趋避桃蚜、豌豆蚜。其对麦蚜田间防效在药后3天能够与吡虫啉相当。


image.png

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张志祥


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张志祥,基于红火蚁对幼虫与外界侵略者的搬运与攻击这一特点,立足两者的体壁化学成分,在多糖成分中筛选、设计与研发仿生模拟昆虫体壁微球饵剂。


生物农药未来展望


image.png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防治处处长郭永旺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防治处处长郭永旺对生物农药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他指出,我们需要关注经济、有效、速效、防效,以及代表新质生产力的生物农药和技术,并关注生物农药的稳定性、持效性、融合性,以及无隐性成分等质量问题,以及功效和使用技术。此外,生物产品需要进行市场化运作,在经营门店设立专柜,同时对防治服务组织和种植大户开展培训。


生物农药作为综合防控的核心产品,其推广使用不仅减少化学农药量,而且不易产生抗药性,生物农药已成为防控一些重大病虫害的有效措施。


image.png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苗雪霞


生物农药的其他优势还有助于吸引资本加入该行业。一些生物农药或比化学农药更具投资价值。以RNAi制剂为例,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苗雪霞指出,行业数据显示化学农药的开发时间约为12年,花费约2.8亿美元,而RNA农药只需要4年,花费数百万美元甚至更低。对投资感兴趣的人士可考虑对RNA农药进行开发投入。


此外,加上极端气候及全球变暖等带来的各种需求,都为生物农药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image.png

巴西马托格罗索联邦大学教授Kheytiany Hellen da Silva Lopes博士,以视频报告的形式介绍了巴西生物农药的发展与应用现况。作为生物农药受民众接受度最高的国家,该国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生物农药不仅是农业科技领域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生物合成、生物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农药的创新与应用是推动农业向绿色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重要体现。


展望未来,生物农药产业将继续创新突破,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生产工艺和应用推广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需要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生物农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image.png

更多报告嘉宾: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礼生,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院长缪卫国,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教授/所长王琦,华南师范大学昆虫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李胜,西北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冯俊涛,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中康,华中农业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刘思思,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王嘉良,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博士胡鑫,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曾令达,金旺智能工厂方案部部长王刚,湖南新长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孟凡帅,新疆润艺久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部负责人红岩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记者 王悦 现场报道。


image.png


Zhejiang Tide Crop Science Co.,Ltd.
收藏 打印
邮件分享

0/1200

0/1200

相关文章推荐换一换

    热搜产品

    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控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控

    「话题介绍」:实时跟踪全球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领域动态,发现新产品,引进新技术,连接新伙伴,欢迎加入世界农化网生物交流微信群。微信号:wa...More

    热门文章
    查看更多
    产品名称:
    公司名称:
    产品简介:
    链接地址:
    订阅 评论

    订阅 

    订阅Email: *
    姓名:
    手机号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