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首页 / 文章详情

转基因品种:与大单品共舞,竞争格局的变与不变

2024-05-29
qrcode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得品种者得″天下″。种子企业靠品种闯市场。品种表现好坏,深刻影响着市场格局,甚至决定企业发展命运。转基因被业界誉为″皇冠上的明珠″。就目前来说,只有底盘品种是好品种、大品种,转基因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品种同质化的问题仍然存在,市场争夺激烈,转基因产业化放开将对品种竞争带来哪些影响?


老品种焕发新活力

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终于落地种植。

早在2006年,转基因便被列为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一,一同入选的还有大型飞机、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

如今,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运营已满一周年,在手订单数量超过1200架,而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才刚刚″起飞″。

行业内普遍期待,结合转基因技术,打造出新的大单品。

目前我国已审定通过两批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包括64个转基因玉米、17个转基因大豆。它们几乎全是各家公司的拳头产品,也是行业核心品种。

″行业的发展变化,首先都是由品种推动的。″河北兆育种业集团总裁韩俊强表示,好品种在加速转基因渗透率提升的同时,转基因技术也在改变种业行业。

在2022年全国推广面积前10大玉米品种中,裕丰303、郑单958、中科玉505、京科968、登海605、东单1331等6个已成功升级为转基因品种。

据大北农丰度高科种业蒙辽区总经理姜利静介绍,一些大品种、老品种上市多年,在市场上渐露疲态,升级为转基因后,推广寿命得到延长。

例如京科968,作为内蒙古通辽地区最大的白轴玉米品种,高峰时年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占全市的一半以上。近两年,受″虫咬掉棒″″刮风倒伏″″推广时间长″等因素影响,京科968在当地的市占率有明显下滑。

″导入抗虫性状后,解决了虫咬掉棒的问题,代理商们再次看好它的未来表现。″某种企负责人认为。

又如郑单958,尽管已是行之有年的老品种,但因为在市场上长期表现优异,大北农丰度高科、河南富吉泰、山西中农赛博等企业纷纷选择将其升级为转基因,如今正加大力度推广,市场占有率有望回升。

隆平高科旗下联创种业首批过审的转基因玉米,底盘品种均在市场上畅销。″转基因品种表现优异,在主推品种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市场增量。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延长了玉米品种的生命周期。″该公司在近期曾公开表示。

河南技丰种业集团董事长李继军分析,目前下发审定证书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均为已审定品种的转基因性状回交导入版本,根据受体品种的审定情况,转基因品种的试验流程有两种方式:

一是携带转基因性状且未审定的新品种,其试验流程为区试一年、区试二年、生产试验,晋级标准与普通玉米试验一致,试验周期为3年。

二是以通过国家审定品种为受体的转基因品种,该类参试品种除目标基因外不含有其它转基因成分且遗传背景恢复率达到95%以上,试验类型为大区对比试验,对照品种为非转基因的受体品种,试验周期为1年。

目前,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试验由行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对参试品种的数量及质量进行严格控制。行业头部种企及优势种企在转基因资源储备方面优势明显,在业内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通过审定的转基因品种在性状、基因上都比较理想,有望成为未来行业的主导品种。″李继军说。
ezgif-5-83940c95ce.jpg

品种竞争的本质不变

转基因品种推广,在提高单产、改善粮食品质上具有重要价值,更是解决粮食自给率下降、耕地面积和质量有限、水肥药资源过度使用、病虫害干旱洪涝频发等现实难题的有效手段。

但转基因并非神话。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达了相同观点:品种竞争,终究是底盘品种的竞争。转基因产业化后,短期内会改变品种竞争格局。但从根本上看,市场对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品种的需求不会改变。

李继军表示,作为农业生产前端,种子收获的产量、品质、功效是最终的追求。但无论如何,核心的底盘品种不会变,品种是″雪中送炭″,其他则是″锦上添花″。

″综合性状已通过市场检验,具备较大的推广面积的好品种、大品种,应尽快完成转基因性状导入和审定工作。″李继军建议。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首席科学家赵久然指出,高质量的转育,需要结合传统回交转育与分子辅助育种,在性状转育的同时,确保原有底盘品种的优良性状能够完全保持,不要走样变形。

韩俊强则认为,目前的转基因品种以老品种居多,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品种换代进程,他建议政策性加大对转基因新品种的支持力度。

市场竞争终将回归常态。可以预见,在未来,转基因品种数量将不断增加,直至成为一个品种育成的必备步骤。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转基因产品和品种,尚未能满足市场需求。

在大豆上,相关的生物育种产品、品种还比较缺乏。在玉米上,面向西南、西北主产区的品种还比较缺乏,针对草地贪夜蛾防治需要更多相应的产品。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上,为了更好地发挥玉米和大豆双抗除草剂的优势,也需研发出更多配套产品。

针对转基因玉米品种选育,李继军建议以母本为受体开展性状回交转育工作,因为转父本后会散粉不好控制隔离区、父本转基因的知识产权也不好控制(因为父本可以配很多组合)。

还有专家认为,为了缩短育种周期,要鼓励直接选育转基因新品种,以便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不限于回交转育,而是在育种时选取产量性状有超高表现的育种材料,直接转入转化体,育成转基因新品种。

打造真正的″超级品种″

记者在走访各大产区时发现,部分农户对转基因种子的效果持怀疑态度。

有农户反映,转基因玉米的种子成本增加了,但效益提升不明显,抗虫或耐除草剂的优势不突出。以西北地区为例,当地夏季干旱少雨,玉米虫害主要为红蜘蛛、蚜虫等,目前的转基因抗虫品种,通常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好品种是育出来的,大品种是推出来的。但有少数农资经销商和种子企业业务员在推广转基因种子时夸大宣传,″单抗″变″双抗″,″双抗″变″啥都抗″,造成转基因品种″无所不能″的假象。

产业界和科技界在生物育种科普宣传上负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这种不切实际的推广,不仅有损企业和转基因种子的声誉,还有可能引发玉米生产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投入市场的转基因性状产品仍局限于玉米、大豆的抗虫和耐除草剂,分别具有抗鳞翅目害虫性状、耐草甘(铵)膦性状,或兼具两种性状。

但早在多年前,孟山都、杜邦等国际种业巨头便已研发出兼具抗鳞翅目、鞘翅目害虫、耐草甘膦和草铵膦性状的转化体,甚至有些转化体还具有耐旱、耐多种除草剂性状。

此外,我国地理气候类型多样,具有各种不同的种植生态区,市场对于品种的需求更加多元,玉米、大豆品种的区域性竞争特点比较突出。

″尽快研发一批具有多种害虫抗性、耐多种除草剂、高品质、抗旱的重大品种。″有业内专家呼吁,面向国家宏观布局和市场需求变化,针对″原创少、改造多″的现状,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挖掘新基因、开发新产品,推进转基因产品更新换代。

″优秀的转基因性状公司和常规种子公司共舞,势必引发行业格局的巨变。″韩俊强期待,有最好的品种叠加最优秀的转基因性状,产生″超级大品种″。

值得注意的还有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水稻等口粮的产业化。后者仍饱受争议,短期内或看不到应用前景。目前,由华中农业大学研发的两个转基因抗虫水稻性状,已获得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并仍在有效期内。

但对于基因编辑作物的产业化,产业界显然抱有更多期待。

近些年来,基因编辑技术蓬勃发展。相较于传统育种,基因编辑更精确、速度更快、成效更有预见性,且其简化的安全评价程序和较低的研发成本,使育种家们对其更加青睐。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刘耀光此前曾公开表示,基因编辑可以实现对特定目标基因进行定点编辑,改变基因功能,让农作物高效精准育种成为可能。

我国的基因编辑作物产业化正持续加速。2023年,我国发放了首个基因编辑(高油酸)大豆的生物安全证书。不久前,又有一个基因编辑玉米(产量性状改良)、一个基因编辑小麦(抗白粉病)获批生物安全证书。

业界都在期待,基因编辑作物实现产业化的那一天。


Zhejiang Tide Crop Science Co.,Ltd.
收藏 打印
邮件分享

0/1200

0/1200

相关文章推荐换一换

    热搜产品

    产品名称:
    公司名称:
    产品简介:
    链接地址:
    订阅 评论

    订阅 

    订阅Email: *
    姓名:
    手机号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