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目前″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一个热词,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新理论。农药行业作为″大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之大者的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稳产保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环境安全,要全面正确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结合行业特点、发挥资源优势,创造和培育农药行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药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原创性的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论述,他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2024年召开的″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如今″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一个热词,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新理论。农药行业作为″大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之大者的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稳产保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环境安全,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因此我们要全面正确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结合行业特点、发挥资源优势,创造和培育农药行业新质生产力,从而推动农药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要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提出的时代背景
1. 从供给侧角度来看
旧模式、旧生产力形成的生产模式大多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技术门槛比较低,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已经逐渐失去比较优势。近年来我国人口已经转向负增长,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带来的低成本优势已经不再,部分成本已经远高于东南亚国家,中国自己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包括国际贸易环境,都已经无法持续支撑粗放低效的经济增长模式。
2. 从需求侧角度来看
现今我国很多商品已经从物质短缺走向了产能过剩,当然这种过剩是中低端商品的过剩,高精尖商品和服务还相对短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简单说,就是过去要着力解决的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量的问题,而如今要解决的是从多到好、从粗到精的质的问题。
要深刻领会″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再次提到发展新质生产力时,增加了因地制宜的具体要求,这与他当年在十八洞村提出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扶贫指导方针有异曲同工之处。能不能发展好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是关键,各地区、各行业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发展情况各不相同,不能搞一刀切、一哄而上,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优势、特点编制规划、制定政策,出现的新模式、新业态,跨地区、跨行业之间可以借鉴参考,但绝不是照搬照抄。
1. 要基于对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深刻把握
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有效期内登记产品涉及农药有效成分共727种,登记产品总数突破4.5万个,农药生产企业数量1700余家,农药市场销售额480亿元。我国农药行业原始创新能力还不足,一体化布局也尚处于起步阶段,绝大部分农药产品还是仿制国外产品,原有产业结构也制约着行业的转型升级。
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中国在原药生产和中间体定制加工环节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制剂加工水平及品牌认可度相对较低,行业呈现″原药强、制剂弱″的特征。目前资源配置与竞争优势存在显著差异,全国制剂加工企业超过1000家,数量远多于原药企业。由于跨国巨头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制剂加工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造成市场相对分散。我国农药企业规模、类型、产品和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各自发展的重点难点不尽相同,不能简单套用单一发展模式。不同企业和产品的发展阶段不同,新质生产力发展也应该呈现不同的特质。
笔者认为,未来农药行业形成的新质生产力要根据本企业的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因势利导、分类实施,有选择地发展产业新动能、新模式。
2. 要基于对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的深入洞察,求实效、谋长远
我们要用全面、辩证、发展的眼光观察和理解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无效产业,是很多地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座。一方面,传统产业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当传统产业注入创新力量,也能形成新的活力。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各行各业积极行动、干劲十足。越是此时越要冷静,不要一窝蜂,不要为创新而创新,更不要搞未立先破,不能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就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农药产业作为典型的传统产业,关系着十四亿多人民的饭碗能不能端牢,要想加强对国计民生的保障作用,就必须做到解放思想、提高站位,相信农药产业可以创造出新质生产力,也一定要创造出新质生产力;此外还要充分借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果,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手段,为农药产业赋予新动能,从而形成农药行业的新质生产力。举例来说,农药生产制造在国民经济分类中为C263,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中,很多企业因涉及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化工工艺成为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对象,企业主和生产工人都担负着很大的安全责任,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当农药生产过程实行数字化、人工智能改造后,实现智能排产、无人车间、无人仓库,操作失误率大幅降低,生产效率大幅上升,安全性得到更好保障,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摘掉高危行业的帽子。
要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
我国农药企业规模各不相同,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各有特色,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找准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例如近年来,由于江苏等地环保要求越来越高,部分农药产业向其他省份尤其是青海、甘肃等西部和辽宁、吉林等东北省份转移,并且各企业产能在转移后都有大幅度提高,部分出现翻倍增长,有甚者,某产品产能超过了目前全球的年用量,规模不可谓不宏大。但这些产品是否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生产技术是否达到国内领先?是否已是世界先进水平?估计还有很大差距。再比如,2022年开始,氯虫苯甲酰胺(康宽)在国内掀起登记热潮,截至目前,已有125个产品取得登记,其中有33家企业登记了200克/升悬浮剂同款产品,相信其中多数企业生产工艺相同或相近,创新程度不高,更多的是在″抄作业″,在不久的将来,上述企业还有多少在做同款产品?有多少企业还活跃在市场上?我们不得而知。笔者认为,农药企业要响应国家号召,聚焦技术和模式创新,走″专精特新″之路,形成企业自有品牌;主管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产业调控,提高产业投资门槛,降低重复性建设率,以此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压力,此外还可以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才能让农药产业发展脱胎换骨、强筋壮骨,为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有力支撑,从而有利于农药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药行业高质量发展要做到″五个着力″
1. 要着力推进科技创新
目前我国农药基本形成仿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格局,改变了过去以农药进口与仿制为主的局面。此外,化学合成、生物发酵等新工艺、新技术取得突破,全球2018-2023年间获ISO批准的59种农药新品种,按研发企业所属国家划分,中国企业遥遥领先,达32种,占全球的54%,现有的农药品种90%以上实现了国产化。下一步,我国要持续加强绿色农药研发和创制能力建设,加强农药产品的原始创新,加大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的研发力度,鼓励纳米技术在农药剂型上的创新应用,持续推进微通道和连续流动等新工艺新技术应用,研究与农药应用相协调的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技术体系,提升农药创制效率和农药精准利用效率。
2. 要着力推进产业创新
经过70年的发展,我国农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宋宝安说:″科学研究一定要围绕问题来开展,技术创新要解决问题,成果转化一定要把内容写在祖国大地上。″农药产业创新要优化协同创新路径,加大优势科研资源整合,加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加快农药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农药创新平台;推动校企共建协同创新基地,提升我国农药产业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农药产业链强链补链,促进融通创新。
3. 要着力推进体制创新
农药产业是农业与精细化工的跨界产业,生产端在化工,应用端在农业。农药行业涉及多部门、多层级、多单位,要形成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多方配合的工作机制,科学规划并推进实施。有关部门应加强指导和协调,加大支持力度,因地制宜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强化规划指导,加大扶持措施,促进农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完善农药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在规划用地、能源配给、环保配套、融资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完善农药登记审批制度,优化农药产业发展环境;健全农药产业发展支持保障机制,将农药研发纳入国家及地方科技计划项目,支持新农药、新剂型、新工艺研发创新;支持农药企业升级改造、转产转型、产品创新、清洁化生产和专业化应用;建立健全农药监管服务体系,理顺农药监管职能;完善农药管理制度,依法加强农药登记、生产、经营、使用等监督管理;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药行为。
4. 要着力发展方式创新
我国农药产业目前是″大而不强″,要从粗放型、野蛮式发展向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转变。安全是一切发展的前提,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农药生产和使用安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要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农药产业发展各环节,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绿色农药就是新质生产力,未来绿色农药的发展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结合日益紧密,将极大提高绿色农药的创制效应,而基因编辑技术与农药创制的结合,也将极大提高绿色农药的研发水平;还要加大力度,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减量增效使用和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此外还要加强科技创新,创制新农药、开发新工艺、应用新技术;优化生产布局,大力推进高毒高风险农药替代,推进绿色化、智能化、连续化生产,着力培育农药产业新质生产力,实现我国农药产业由大到强的跨越。
5. 要着力发挥人才作用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第一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归根结底要靠人才。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需要将农药创新型人才培养纳入农业、科技、教育等相关人才培养计划中,着力培养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大国工匠和创新团队,在农药产业创新实践中形成更多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实用型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农药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要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多平台和机会,完善分配机制,让各类人才在研究探索创新时拥有足够舞台,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获得应有收益,激发创新动力。
下一步,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农药行业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立足行业、服务大局,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促进农药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作为,推动农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订阅Email: | * | |
姓名: | ||
手机号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