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要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必须大幅度提高作物单产。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和我国开始提倡建设″三品一标″高品质农产品品牌。在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政策扶持下,全国商品有机肥企业数量迅速增加,有机肥资源利用供给侧在升温,但农民施用有机肥的意愿却不强烈。
缘何需求侧如此冷淡?如何破解有机肥推广应用难题?
01 现状:农作物过渡依赖化肥,有机肥投入比例低
文明古国,素重农桑,几千年农耕文明,积累了丰富的有机肥积造和施用经验,农业生产上有机肥占主导的重要地位,建国初期有机养分投入量占总养分投入量的99.9%,随着改革开放,化肥工业蓬勃发展,因其养分含量高、肥效快、省工省力等优点,化肥使用量大幅增加,至20世纪80年代末,有机肥占比为47.1%,和化肥的投入比例大致相同;至2003年,有机肥养分投入量仅占肥料投入量的四分之一。估算我国每年产生约7500万吨氮、磷、钾有机养分资源,但有效综合利用不足40%。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我国2014年化肥总养分用量占全球化肥总用量的31%。刘钦普研究发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部分地区化肥施用环境风险系数超过了安全阈值,2014年我国化肥施用强度达到337kg/hm2。2017年,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深入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化肥减量增效取得了积极进展,有机肥使用量及其投入比例有所增加。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有机肥生产企业约有3398家。2018年,我国有机肥行业产能、产量增速明显提升,有机(类)肥料生产企业数量增加超过310家,产能较2017年增加340万吨以上,产量增加190万吨。
02 需求侧瓶颈分析:农民施用存在三″不″
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不高主要由于需求侧的消费者施用意愿不强烈和供给侧的商品有机肥企业无法获得市场竞争力。需求侧不足,究其原因存在三″不″:
不愿用——成本过高
不会用——知识缺乏
不敢用——假冒伪劣
一″不″农民不愿用。相较于化肥,有机肥肥效慢,用量大,对土壤改善作用需长期才可见效,加上有机肥施用机械化水平不高,基本还停留在人工撒施阶段,传统施用方法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刘梅等研究发现,种植业收入占比总收入的比重对施用有机肥有显著负影响,表明非种植业收入比重越高的农户,越不愿意施用有机肥。目前有机肥主要用于蔬菜、水果、茶叶等利润较高的经济作物,对于大田粮食作物,主要还是以化肥为主。在没有经济和补贴激励的情况下,一般农户不愿选择施用有机肥。
二″不″农民不会用。农村青壮年男性人口外出务工比例高,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导致年长农村人口、成年女性农村人口成为种植主力,这些人受教育程度不足,对有机肥作用认识和环境保护意义认知较为欠缺。农户选择规避可能因使用不当所带来的损失风险,进而更多选择施用化肥。
三″不″农民不敢用。有机肥原料来源种类多、复杂,原料价格不稳定,所含物质难以一一辨明,有机肥施用可能存在一些风险,如重金属、抗生素、环境激素、微塑料等可能会对产地生态环境与农产品安全产生影响的风险。盐分过高、腐熟不够对作物生长不利的风险。人体病原生物、动植物病原体(包括菌种、毒种等)、害虫等带来的生物安全风险以及进口有机肥料带入的有害生物入侵风险。市场上商品有机肥质量参差不齐:2015 年秋季山东省对 119 个有机肥料进行抽查,不合格产品 26个,合格率仅为 78.1%。2018年12月,山东省农业厅抽查有机肥样品81个,其中不合格产品计14个,不合格率约为17.3%。2019年12月,国家市场监督总局抽查有机肥样品 200 个,不合格产品计25 个,不合格率12.5%。农业农村部2020年抽查有机肥样品197个,不合格样品24个,不合格率12.2%。有机肥监督抽查产品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酸碱度不合格、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不达标、重金属超标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农户对有机肥质量信心不足,也阻碍了农户购买商品有机肥。
03 供给侧瓶颈分析:生产技术和服务有待提升
我国有机肥原料资源丰富,为有机肥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企业生产技术、经营服务还有待提升。
一是企业农化服务不成熟。生产使用脱节,企业生产什么肥料,农民就被动地使用什么肥料,有机肥产品供给与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不匹配。农化服务是连接肥料企业和农户之间的重要纽带,但为农户提供从产品选择、运输到农技咨询的全套有机肥农化服务尚缺乏。
二是企业产业化经营不健全。实施差异化策略,企业追求与市场同类现有产品不同的产品,以便于消费者识别和选择。基于原料来源和加工生产方式,有机肥企业难以建立差异化的产品生产与营销模式。农产品加工业畜禽养殖业所产生的废弃物是稳定、低价的原料资源,以此原料生产有机肥的行业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精制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肥是有机肥市场主流产品。
三是企业品牌化经营不明确。良好的农资品牌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质量保障,也为企业获得信任和口碑。有机肥原料资源分布较分散、利用不便及商品化有机肥投产要求和产品运输成本较高等原因,有机肥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普遍较小,知名商品有机肥品牌与较高市场占有率企业还不多。近几年,政策红利的支持下,农业绿色发展和有机肥供需关系不平衡,使得有机肥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如何从传统的价格竞争转移到企业品牌建设上来,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需要有机肥企业去积极思考。
四是生产技术薄弱,技术研发需加强。目前原料发酵是有机肥生产的主要技术,通过调节原料种类、碳氮比与含水量,控制发酵过程通氧量、温度、pH值和添加微生物菌剂,从而控制产品的发酵程度。常见的发酵技术有条垛式发酵、槽式发酵、塔式发酵。不少企业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人员少、生产机械简陋、生产工艺落后,缺乏检测设备与检测手段,不合格有机肥产品时有出现,为企业带来经营风险。专用化、多功能化、有机无机配合、机械施肥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将有效提高有机肥利用率,进一步节约用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04 发展建议:应以市场和技术创新为导向
未来,我国有机肥产业要因地制宜,以市场和技术新为导向,朝着绿色高质量方向发展。
以绿色发展意识提升有机肥资源综合利用。我国有机废弃物资源丰富,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压力,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科学减少化肥用量的同时,合理施用有机肥对提升耕地土壤肥力、农产品增质和减轻环境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政策导向对于有机肥行业发展将起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税收、价格、补贴、科研、推广等政策变化直接影响到有机肥生产企业的成本效益、市场环境及竞争环境,影响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民对有机肥投入的积极性。要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持续性。以政策和技术补助等手段激励有机废弃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对农户施用和企业生产经营合理支持。
以市场经济规律促进有机肥生产经营。自行堆肥与商品化是有机肥料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市场经济规律,明确不同地区有机肥资源利用方向。种植户自行堆肥是以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就地消纳为目标,实现循环利用。商品有机肥以市场效益为发展方向,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生产。为加强商品有机肥市场竞争力,企业需要根据区域农业产业优势和原料来源优势,规划生产规模和运营模式,严格生产技术标准,加大有机肥生产技术研发投入,做到有机肥生产工艺优质化、产品无害化和营销利润最大化。监管部门加强监督抽查与风险监测,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以技术创新驱动有机肥合理施用。实施精准施肥、科学平衡施肥,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建立适合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的有机肥施用技术规范,建立适合我国不同区域特点的有机废弃物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模式。注重与农艺措施相结合,不断发展省时省工的机械施肥技术。鼓励新型规模生产经营主体,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有机肥科学施用技术推广示范区。
以建立安全施用规范降低有机肥利用风险。开展有机肥施用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完善有机肥产品标准,严格有机肥原料来源清单制,健全我国有机肥产品质量保障体系,鼓励有机肥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范生产过程与工艺;加强有机肥料生产的无害化技术研究与推广。
订阅Email: | * | |
姓名: | ||
手机号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