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10月31日至11月2日,全球草地贪夜蛾可持续防控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越南、肯尼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和农业科研机构、涉农企业和个体等代表参会。本次研讨会以″共绘全球性应对未来入侵害虫的蓝图″为主题,举行开幕式、大会报告、专题报告、成果展示等活动。
大会达成并发布草地贪夜蛾与入侵病虫害可持续防控行动呼吁,加强区域联合监测和防控技术交流以及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可持续防控的国际合作,加强携手,提升应对草地贪夜蛾及其他入侵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控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
草地贪夜蛾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挑战。2018年12月草地贪夜蛾入侵中国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面动员部署,及时制定监测与防控技术方案,开展防控关键技术研发和技术集成示范,经过持续治理,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不仅创新了防控机制、构建了有效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目标,也减少了向东南亚各国回迁的虫源。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的″全球草地贪夜蛾防控行动″,愿与各方继续巩固现有合作基础,不断创新合作机制,以更加开放的态度,与国际社会一道防控草地贪夜蛾,为全球植物保护事业发挥积极作用。
草地贪夜蛾研讨会全球组委会主席、美国国际开发署首席科学家罗伯特·贝特拉姆(Robert Bertram)博士表示,中国农科院在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防控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全球草地贪夜蛾防治行动″的成功实施为全球应对未来入侵病虫害威胁提供了重要参考范本。
联合国粮农组织副总干事贝丝·贝克多尔(Beth Bechdol)在视频致辞中指出,通过本次研讨会各方加强交流、汲取和分享经验,推动实现草地贪夜蛾防治由应急防控机制走向可持续治理。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表示,未来,要广泛开展并深化防控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入侵有害生物的国际合作,推动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信息、先进防控技术、防控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交流。强化全球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入侵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机制建设,解析病虫害跨境迁移流行规律及成灾机制,构建跨境病虫害监测及防控技术体系,提升科学防控水平。
全国农技中心组织植保机构和科研教学单位有关专家,根据冬前病虫发生基数、油菜种植情况和冬春季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5年油菜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26...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近日,财政部安排农业救灾资金14.16亿元,支持各地病虫害防控,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据各地监测,今年南方春播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发生偏早、田间菌量大、马铃薯品种抗性差、未来天气条件适宜,预计马铃薯晚疫病在西南及武陵山区等春播马铃薯主产区总体偏重发...
关于红蜘蛛,4月份随着温度升高,红蜘蛛又开始肆虐,但因其虫体较小,通常在叶片背面危害,因此平时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但基本上都能看到一些症状,如使受害部位水分减少...
订阅Email: | * | |
姓名: | ||
手机号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