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近日,网络流传着″杭州亚运会拒绝转基因食品″的传言。对此,浙江亚组委方面明确回应:亚组委未发布过不供转基因食品的信息,也未在食品保供中提到任何关于转基因的要求。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也明确表示,农业农村部作为亚运会食品供应安全工作组成员单位,未接到不提供转基因食品的有关要求,也未发布过相关要求。
不仅如此,近期农业农村部辟谣转基因的硬措施不断,8月24日《农民日报》发表《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就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试点答记者问》,围绕″转基因″话题,也有相当明确而全面的表述。比如:″至于传说中的转基因食品会致癌、引起不孕不育、影响后代等,都是谣言。有关部门和专家用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的大量数据事实多次予以澄清,但在互联网上仍然反复出现,误导了不少人,这些谣言中,有的是道听途说,有的则是别有用心。″
在官方的表述中,对某些转基因危害谣言的批判定性之重,此前少见。这次答记者问对所谓″转基因食品的危害性″回答非常全面和有针对性,对民间最为关注、顾虑的几个问题,当然也是民间一些谣言最集中、最喜欢拿来说事儿的点,都进行了正面回应。
这些问题既包括最基本的″食用转基因食品是否可能造成对健康的损害″,也有公众普遍关心的″农业转基因技术在增加作物产量、减少病虫草害损失、减少化学杀虫剂使用、节省人工成本等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我国进入转基因农产品产业化应用后如何保障自主可控,不受制于人″等。整体来看,回答从容有度,数据翔实可信,甚至可以说是一篇出色的科普与政策解读文章。
有关转基因食品争议存在多年,观点之两极已呈对立之势。在很多持″反‘反转’″立场的网友看来,这只是一个单纯的科普议题,只要科普到位,争议就可以迎刃而解。但实际情况恐怕比这复杂很多:在现有的科研结论之外,还有社会文化、集体心理、生活习惯、消费者知情权、资本干扰科研等等,也不排除阴谋论等的影响。
人们日常所接受的信息,可以大略分为″绝对知识″″相对知识″和″价值判断″三种类型。其中,所谓″绝对知识″,是较狭义的自然科学知识,比如″目前是否有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会导致不孕不育?″就是一个″绝对知识″(当然这里的″绝对″也是相对而言的)。″绝对知识″比较刚性,不大随人的主观意志转移。
″相对知识″就没有那么刚性了,比如转基因农产品″自主可控,不受制于人″,在不同前提和设定下,答案可能是多样的。
″价值判断″相对更为主观,很多时候是个人化的。比如有些人纯粹因为转基因农产品是″非自然″的就不肯食用,一般的科普恐怕就无法改变他们的想法了。这就像有人″吃素″并非因为营养问题,那么无论怎样科普荤菜的营养价值,都不见得有效果。
回到前文,网络上为什么会编造并流传″杭州亚运会拒绝转基因食品″这样的谣言呢?显然,对某些″反转基因″的人来说,如果杭州亚运会官方真的拒绝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的″危险性″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有力″证实″,相信″转基因有害″的人群的既有认知与情绪都会进一步自我强化。
这一谣言当然可以归入农业农村部答记者问中″有的是道听途说,有的则是别有用心″中的″别有用心″之列。在此情境下,官方仅仅是未能即时发布准确、全面的信息以澄清真相,都有可能造成民间认知被误导。
″转基因是一项新技术,也是一个新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对转基因技术的总体方针是″在研究上要大胆,在推广上要慎重″。当然,研究的″大胆″与推广的″慎重″无法割裂,″大胆研究″要守住科学伦理的底限,而″慎重″不代表要容忍″妖魔化″的″谣言″,导致公众认知偏离真相,落后时代,成为″大胆创新″的羁绊。
简单粗暴反对转基因食品的群体,有些是限于认知水平的偏差,有些却是″信息茧房″的受害者。由此而论,相关部门及时、主动、明确地向社会发布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科学结论,亮出明确的官方态度,不惧于民粹情绪,这有助于转基因争议的正本清源,也会为中国转基因产业未来的发展争取一个更有利的内部舆论环境。
可能不同群体对转基因有不同的认知、不同的态度,或接受,或排斥,或是基于目前的科研结论,或是有其他的焦虑,但是不接受谎言应该是所有人的价值公约数——″杭州亚运会拒绝转基因食品″是谣言,任何公共讨论都不能借助于谣言。
转基因农产品是一种选择,当事主体可以选择不种植、不食用,但是没有权利造谣、绑架社会,这个道理很简单。农业部门依据科学结论、依据法定程序,该宣传的宣传、该辟谣的辟谣,这是责任,也不能回避。
产品名称: | |
公司名称: | |
产品简介: | |
链接地址: | |
订阅Email: | * | |
姓名: | ||
手机号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