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今年是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投入实际应用的第42年,也是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第28年。现代种业进入了″常规育种+现代生物技术育种+信息化育种″的4.0时代。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这标志着国家高度重视生物育种带来的产业变革,着力加速转基因粮食作物从研发到商业化的进程。
从作物对应性状来看,转基因作物研发集中在以下6个方向: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耐草甘膦、草胺磷、2,4-D、咪唑啉酮类和硝磺草酮等除草剂)。抗虫转基因作物(对鳞翅目害虫、鞘翅目害虫具有特异杀虫活性)。品质改良转基因作物(高油酸大豆、高赖氨酸玉米、高维生素A含量的黄金大米、低尼古丁含量烟草等)。抗非生物胁迫转基因作物(耐旱玉米小麦大豆甘蔗等)。抗病转基因作物(高抗环斑病毒的转基因木瓜、抗病毒菜豆等)。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即抗虫又耐除草剂的玉米、同时抗鳞翅目鞘翅目害虫玉米等)。
01
中国转基因作物 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
从进程上看,中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推广进展缓慢,主粮未实现转基因商业化。目前,中国政府共批准了8种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耐储存番茄、抗虫棉花、改变花色矮牵牛、抗病辣椒、抗病番木瓜、抗虫水稻、抗虫/耐除草剂玉米、抗虫/耐除草剂大豆)。其中只有抗虫棉花和抗病毒木瓜进行了商业化生产,转基因主粮未实现商业化生产。
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包括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甜菜5种作物。其中转基因大豆进口量约占全国大豆需求量的83%以上。
从政府态度来看,大力支持转基因研发,但商业化推广态度慎重。我国是全球最早开发和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政府一直重视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在国家″863 计划″、″973 计划″以及2008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200余亿的转基因重大专项等相关科研项目的支持下,我国在育种尖端生物技术研发领域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但由于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缺乏相关的认知,同时国内转基因技术与国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而政府在转基因商业化推广上持慎重态度且严格管理,对违规销售、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情况,农业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从实际种植情况看,中国部分省市地区非法种植和销售转基因种子的现象屡禁不止。在全球范围内我国属于转基因管理较严格的国家,然而转基因水稻、玉米种子非法流通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是市场对相关转基因产品存在切实需求,如虫害干旱较重的玉米种植区;二是转基因种子销售能够产生高额收益。
02
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提速 2023年将是商业化元年
保障14亿人的粮食安全,特别是口粮的绝对安全,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农业的重中之重。面对耕地面积有限且质量下降,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的情况,通过改良品种来提高单产是增产稳产的重要途径。
转基因育种技术及其产业在经历了过去40余年的技术成熟期和近30年的产业发展期之后,目前已进入以抢占技术制高点与经济增长点为目标的战略机遇期。为突破我国传统育种在农业生产中的诸多瓶颈,大力发展转基因技术已成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升种业种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加速形成转基因作物商业推广的政策支撑与法律保障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在严格监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快推进生物育种研发应用。
2021年、2022年、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分别提出:″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
2022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等四项修订法规于1月2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种子法》于3月1日起施行。《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用除草剂登记试验和登记资料要求》于3月25日发布实施。《国家级转基因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转基因大豆品种审定标准》于 6月8日发布实施。
转基因作物种子市场准入关键环节获批
目前,我国的转基因工作主要从3个方面开展:一是注重自主创新;二是坚持慎重推广;三是突出强调安全性。
主粮作物转基因种子在国内进行商业化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转基因安全证书的获取,二是转基因品种的审定。通过这两个环节后,具有相应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才能将种子上市销售。
在历经10余年的舆论争论期、技术发展期与推广保守期后,转基因作物商业化迈入实质推进期。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转基因审批信息清单中,共有16个转基因玉米项目和5个转基因大豆项目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03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 将引起种业市场变革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将充分改变我国种业发展方向和行业格局,成为我国种业升级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将扩大国内种业市值。参考美国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商业模式发展,以及我国转基因抗虫棉与转基因玉米在东北市场推广(非法渠道)的情况来看,在充分发挥自由市场作用的情况下,预计5-6年时间,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市场渗透率或将达到90%、70%。以玉米种植6.5亿亩为计,未来由高技术转基因玉米种子价格上涨带来的市场增量空间预计超100亿元。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将加速提升种业市场的集中度。转基因技术因前期研发投入高,对企业配套能力要求高,从而提高了行业门槛。预计未来5年内种子企业数量将迅速减少,市场集中度快速提高,前五的头部企业市占率或达40%以上。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将推动种业市场环境进一步净化。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将促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立法层面的完善与执法层面的贯彻。转基因作物种子在侵权鉴定上较传统作物种子更加简易精准,市场监管上更加严格,处罚力度上更加严厉,转基因种子侵权造假风险与成本都更高,这些都将有力促进种业市场环境的净化。
转基因作物推广促进种子商业模式转变。行业由传统的种子经营转变为″性状+种子+农化+服务″的一体化经营,性状研发商、农化企业成为产业新的紧密参与者,商业模式更加复杂,考验种业企业综合能力。
小结
转基因作物市场将先慢后快逐步放开,需做好产销备平衡。在慎重推广,强调安全的要求下,遵循政策小试-中试-放开的三步走惯例,转基因作物商业化进程不会一蹴而就。
从2023年农业部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进一步扩大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应用试点范围,依法加强监管。″可以推断,2023年将处于小试到中试过渡的阶段,推广极可能在指定省份的市县进行;合法面积不会太大,距离全面推广仍存在社会接受度、舆论影响等不确定因素,需精准规划做好相关亲本及种子的繁、制、销、备平衡。
力争抢占先发优势,先入为主树立产品品牌形象。抓牢农户种地轻易不换种的种植习惯,综合运用价格、产品、服务等配套优势,做到产品是核心,价格是抓手,服务是保障,打好组合拳,当好服务员。同时做好资源对接,上游与性状研发单位,中游与区域市场型、资源型种业企业,下游与农场系统、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形成合作,为性状、产品、市场开发谋篇布局。
持续净化品种市场,严厉打击侵权套包行为。我国各种子企业一代转基因作物产品多由原主销常规品种经过回交转育升级而成,而原优势主销产品又均面临着被侵权套包的不法行为,如打击不力在更高利润驱使下必将面临被″升级套牌″的恶性循环。因此持续净化市场,对新产品的商业推广意义同样重要。
坚持自主创新仍然是新格局下企业最强竞争力。目前国内一代抗虫抗除草剂产品主要基于国外的基因专利改造而成。未来这个市场的竞争,将像传统种业一样,关键在于创新能力,能够持续开发出有竞争力的更新换代产品,才能成为我国种业的领头羊并参与到国际种业竞争中。
订阅Email: | * | |
姓名: | ||
手机号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