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药科学与管理》2022年第12期
作者: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 吴国强
说起农药一般人首先联想到的是农产品安不安全、农药会不会给水果蔬菜留下残留的问题。三百六十行,任谁也不可能把每个行业都说清楚,局外人说不清楚农药容易理解,但业内人士恐怕也未必,正如盖大楼的建筑工人或是住楼房的居民难以说清楚房地产业一样,搞农药的往往只是居于行业的一个部分,真要把农药说清楚并不容易。当年在市场上享有盛誉的柯达胶卷被横空出世的数码技术干掉,精明如斯的柯达管理层应该对胶卷业了如指掌,但硬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使胶卷业全军覆没,骨肉无存,事实证明还真没把胶卷行业说清楚。
如何完整说清楚农药行业,正确看待和把握?从方法论上讲,首先要从全局大局上看,农药行业占据什么位置?古人说,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明了全局,才能看清行业的位置。其次要从行业比较上看,把自家孩子同邻家孩子客观比较,既不要盲目羡慕邻家的孩子也不要闭着眼睛一味认为″自家的孩子是个宝″,从比较分析中看出行业的关联和自身的特点。最后才是深入分析农药行业本身,得出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整体性的结论。可要把这一方法论落到实处贯穿下来,却千头万绪,像一团乱麻,不知如何着手。如何简洁而又不失准确的把握农药行业?这是农药人、农业人甚至全社会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不知如何着手又不能不找出头绪,一团乱麻放在那儿永远是一团乱麻,还是那句老话,抓事抓纲,纲举目张,我觉得可以借助高度、宽度、细分度、深度这″四个维度″进行深度分析,通过这四条″纲″把农药行业的基本脉络说清楚讲明白。
四维之一:高度
要言不烦。从高度上看农药,简而言之可归结为″三促进、两可能″。一是促进了粮食安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由于病虫草害造成的全球粮食产量损失达20%~40%,如果放弃现有的农药使用作物的损失将翻倍。这里有两层意思:其一,尽管使用了农药,但病虫草害仍造成了粮食产量20%~40%的损失,如果农药使用更加科学合理,损失会更少一些;其二,如果放弃现有农药的使用,粮食产量还将损失20%~40%。在全球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农业科技没有颠覆性突破的情况下,粮食生产紧平衡将难以打破。放弃使用现有农药,要么减少人口基数,要么大家都半饥半饱,这是现实世界无法承受之重。有报道称,斯里兰卡自去年5月份禁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水稻减产50%,大批农田被遗弃,农产品价格暴涨,结果政府不得不撤销禁令,恢复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农药为保证粮食安全提供支撑,这是农药最基础最重要的作用。
二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解放。除草曾经是人类繁重的体力劳动,但现在这项繁重的体力劳动已经被除草剂代替了;一些危害作物的虫子消杀也曾经主要依靠人力,更有甚者有些害虫依靠人力消杀还聊胜于无作用不大,如我国历史上危害最严重的蝗虫,蝗虫一来遮天蔽日,蝗虫一去几乎颗粒难收,人类与蝗虫斗争的历史可谓凄凄惨惨,但现代农药投入使用以后,蝗虫在我国大面积危害已近乎绝迹。农药几乎完全取代了除草、杀虫的农业劳动,帮助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不仅提升了农业劳动者的幸福指数,提高了农业的劳动效率,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农业劳动不需要那么多人了,农业劳动力才有可能转移到工业服务业,间接推动了国家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是促进了公共卫生保障。《农药管理条例》明确″预防、控制蚊、蝇、蜚蠊、鼠和其他有害生物″属于农药的范围,这类农药我们通常称之为″卫生用农药″。蚊、蝇、蟑螂(蜚蠊)、鼠等危害生产和生活,危害″乡″也危害″城″、危害″农″也危害″工商服务″。蚊、蝇、蟑螂、鼠俗称为″四害″,更有甚者,还可能造成疟疾、鼠疫的流行,可见危害性之大。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疟疾报告2021》统计,2020年全球有2.41亿疟疾发生病例,导致62.7万人死亡,95%以上发生在非洲。自2001年以来,在已成功减少的6.63亿疟疾病例中,69%源于使用了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10%源于使用了室内喷洒类农药。另有数据表明在2001~2010年期间由于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使用量的增加,阻止了世界上疟疾流行区84.28万儿童的死亡。WHO提出了2020~2030年实现控制和消除疟疾及其他病媒传播的热带疾病的目标,公共卫生产品在病媒控制干预措施中将发挥突出作用。
农药对人类的帮助作用如此之大,但农药并不完美。正像人药吃多了也会伤人,饭吃多了会撑的难受,农药的不正确使用也会带来两种可能:一是可能影响环境安全,二是可能影响食品安全。近年来,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站在农药关系到粮食安全和人民福祉这一高度,我们不难理解以下问题。
一是农药的前景问题。人要吃饭、要与作物相伴相随,作物总会有病虫草害的干扰和破坏,在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离不开农药。为了宣传和市场卖点的需要,个别农业企业号称全部不使用农药,一些地方也宣称禁止使用化学农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自家的地施不施用农药都是自己的自由。但不施用农药,将严重降低农产品产量并导致成本增高,在大范围是根本不可能的。抛开产量减少不说,如果离开了除草剂,就目前农村劳动力现状,还能够找到足够的劳动力进行人工除草吗?因此说,农药的需求是刚性的,尽管农药的品种结构需要调整,但对农药的需求总量是基本稳定的。
二是国家对农药的市场管控问题。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特征是″开放经济″或″放开经济″,但″放开″不是″放手″,政府对社会影响大、″放手″会带来严重后果的产品仍然会实行极其严格的管控,如枪支和毒品。农药产品的滥用不仅影响到环境和食品安全,极端的时候甚至可能成为杀人的″武器″,如喝药和投毒,因此也要实行适度的管控。这种管控表现在农药登记评价制度和对生产、经营及使用的限制上。农药的登记评价制度相当于农药的″优生体检″,通过先期评审,对不符合国家政策、可能产生社会不良后果的农药根本不予开具出生证,不允许出生;已经出生的、但实践证明社会危害性强的也可能被判处″管制″(限制使用农药)或″终身监禁″(禁止使用农药)。这种对农药的适度管控虽然增加了生产经营者的成本等,但对整个社会是有很大好处、利大于弊的。从企业竞争的角度来看,这也为农药企业构筑了护城河,增加了外部企业进入的难度。
三是农药的社会舆论问题。什么最容易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自然是与每个人都切身相关的事情。与一般人没啥关系、难以感同身受的事情自然不会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任何人都要吃饭,当然会关注自己饭碗里的东西。农药被社会高度关注最根本的原因是由农药的特性决定的,″特″引来了″眼球″、导致了关注。当然也说明农药行业还有很多向社会宣传和解释的工作要做,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应当让社会更多了解。
四是农药是否会逐渐走向集采问题。像人药一样,农药逐渐走向集采是可能的和现实的。关键仍然在于农药对保障粮食安全太重要了,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更坚定了决策层和社会各界对粮袋子要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的决心,势必难以长期容忍作为粮食生产重要生产资料的农药的价格暴涨或商品短缺,政府在提供一定财政资金支持的基础上,通过集采稳定价格和货源是比较可行的办法,这个办法不可能一步到位,会在部分地方逐步推开。集采对农药行业整体来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单个农药生产企业的影响就不大一样了,有独家产品、规模大、质量优的企业会得到更多的实惠,而小企业因缺乏独家产品可能会受到一定冲击。
四维之二:宽度
行业的宽度是指行业涉及或覆盖的范围,是一个行业可以辗转腾挪的空间。我们说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企业通过市场竞争,谁的产品销路好,有市场,谁的日子就过的滋润。竞争表面上看是市场的竞争,实质是需求的竞争,关键看谁最准确地把握了消费者需求。但需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竞争的核心就变为看谁最快抓住变化了的需求,通过科技创新把需求转化为新产品,占领市场、赢得市场。行业的宽度大,涉及面和影响面越广,其中需要满足的需求越多,需要做的事情越多,东方不亮西方亮或者东方西方全亮,行业越有奔头和干头。
农药行业的宽度可以从地域和影响行业两个层面来看。从地域上说,不仅农村,林区、牧区和城市的园林、公园里花草都需要使用农药,农药中的卫生用农药涉及范围更广,防治蚊、蝇、蜚蠊、鼠都需要农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成语大家耳熟能详,控制蚁穴靠什么,也要靠农药。可以说,凡是有作物、树木和人的地方都离不开农药。从涉及的行业来看,农药不仅用于种植业,林业、牧业、农产品储藏运输、城市园林和卫生保健都离不开农药。
宏观的分析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现实,在基本界定了农药行业宽度之后,我们可以从作用领域和行业变化观察对农药的新需求。
一是城镇化对农药行业的影响。城镇化发展确实减少了耕地,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可能会对农作物用农药有影响,但不会对农药的总用量有大的影响,因为城市园林、草坪业也需要使用农药;城镇化还会增加防蚊蝇等的卫生用农药。在一些城市家庭中,蟑螂、蚊子、飞虫、蚂蚁像″打不死的小强″,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居民可是对高效、低毒的环境友好型卫生用农药望眼欲穿呀。
二是农业结构调整对农药行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农药结构性影响,比如前几年各地推广种植高附加值的蔬菜、水果及中药材等,小宗作物用药呈现出结构性短缺;这两年重点推广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耐除草剂目标用药不足凸显出来。农业结构调整可能导致农药产品的结构性短缺或过剩,但对农药行业总体上不会有大的影响。
三是新技术新农艺新器械的运用和普及带来的新要求。这几年由于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新技术新农艺新器械发展很快,如设施农业、无人机施药、水肥一体化对农药产品都提出了新的需求。在农药行业总体过剩的市场环境下,这将是农药企业竞争的热点,谁更好地适应了新需求,谁的产品销路就会好,才会有市场。
四是农业经营方式对农药的新要求。近年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很快,农药的购买和使用主体由小农户逐渐转移到社会化服务组织和种植大户,这对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很有好处,总体上对农药行业不会有大的影响,但对农药经营企业和产品包装会有新的需求。如购买者单次采购量大,对大包装农药需求增加。
四维之三:细分度
细分度为什么重要?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学校教学如果学生的基础水平差不多,教师可以一本教案贯穿下来,教学就相对简单,如果学生的基础水平差别很大,要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学的工作量可就大多了,没准还要搞分组教学。这里同质化就意味着简单化,异质化就意味着需求复杂化,需要进一步细分。教学当然不同于行业,说到教学只是为了便于对细分度的理解。细分度低的行业严重同质化,产品的功能效用都差不多,比如家用汽车行业,无论是高端或低端,大家在功能和效用上并无本质差别,只是配置程度和舒适度不同,这种行业的特点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大家拼价格拼宣传拼规模效应,比拼的结果是市场主要向优势龙头企业集中,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出现市场寡头企业。现在凡是开车的人都能说出几个知名家用汽车企业,为什么?因为在残酷的竞争中能够生存下来的都是品牌知名度高的大型企业。与低市场细分度的家用汽车行业相反,植物种类繁多、病虫草害繁多,不同靶标需要不同的农药品种,这就决定了农药是高度细分的行业。目前我国农药市场上有近700个农药品种、40,000多个在有效登记状态的产品。行业的过度细分从根本上影响了农药行业。
一是我国农药行业为什么集中度不高?目前我国农药生产企业1,700家左右,相对于总产值而言,行业集中度确实很低,但考虑到农药行业的过度细分,几家大型的农药企业很难包打天下,再加上农业生产的区域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农药市场的区域性,一定数量的立足本地市场、专注个别产品的农药中小企业的存在势所必然。有人可能会反驳,国际农药市场几大跨国公司已经呈现寡头垄断的态势,怎么能说农药过度细分使行业集中度不高呢?其实,这并不矛盾。资本的规律是以大吃小、逐步集中,农药行业过度细分只能迟滞资本集中的步伐,并不能改变规律,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给国际农药市场的资本集聚提供了足够的时间,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才四十余年,农药企业集中度不够高也属正常现象。
二是一些农药产品为什么价格暴涨?一方面,农药是刚需,需求弹性小,即使价格上涨但该用还会用;另一方面,农药行业又过度细分,尽管总体上有1,700家左右的生产企业,但真正生产某种产品的也就是几家企业,在较长的生产链条中,某个生产环节或某种原材料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产品供给不足。刚需碰到生产暂时性不足,价格暴涨自然不足为奇,如果再加上个别企业可能出现的囤货和惜售,更会雪上加霜。
三是农药为什么缺少知名产品品牌?1987年中央台黄金时段一则农药广告让60后至今难忘,″正义的来福灵一定要把害虫杀死、杀死″,来福灵成了知名农药产品品牌、一代人的记忆。相对而言,在农药行业已经得到充分发展的今天,不用说让国人难以忘怀的农药品牌,很多人甚至还不知道农药产品还有品牌之说。关键仍然在于产品过度细分,当年农药产品少、农药登记评价和管理制度还不健全,来福灵杀什么虫都用,产品销量大,投放热门广告合算,现在市场细分,杀虫需要使用经过登记评价的专门农药产品,每种产品的市场份额都不大,再作热门广告不上算了。
四是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有供不应求?我国农药60%~70%用于出口,总体上呈现供过于求,但也存在结构性的供不应求,其根源仍然在于农药行业细分度过高,主要农作物、主要病虫草害农药用量大,企业研发登记生产积极性高,供给有余;但是对于小宗作物,由于市场规模有限,企业研发登记的积极性不高,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情况;另外,由于农药生产链条长,其中某种原材料暂时性的供给不足,带来农药企业无米下锅,也可能导致某种农药供给不足。
四维之四:深度
我们讲深度主要是讲行业的科技研发和运用程度。农药作为精细化工产业,是高科技产业,是有充分″深度″的产业,科技化程度高,一般来说产业链条也长,产业链实质上体现了科技化水平,因为科技化程度高,一家企业难以全部做精做细,就依赖社会化分工,大家各做一段在细节上追求精致,多家企业捆绑在一起共同形成了产业链。科技化程度越高,行业护城河越宽,外部进入越难。有的行业如家具制造业,尽管现在的家具业也在向板块化、定制化、材料多元化迈进,但整体的科技含量不高,进入的门槛仍然较低。农药特别是化学农药属于精细化工行业,新农药研发投入大、时间长、成功率低,生产链条长,科技成果运用充分,表现在研发的高科技、生产的高科技、材料的高科技。
一是农药的创新性要求比其他化学品更高。我们经常讲科技的创新和运用源于市场竞争的压力,谁更多的运用科技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谁就在市场中居于更有利的位置。这是企业的主动型创新,对于农药来说,还有被动型或者叫强迫型创新。一个农药品种用久了,灭杀的虫或草等靶标就会产生抗药性,抗药性的不断增强,要么用药量增加、要么更换新的剂型或新的品种;还有农药主要作用于粮食蔬菜,不仅要求对人畜安全,还要求对益鸟益虫、自然生态安全,要求尽量低的残留,而人对食品安全和环境美好的要求又是不断提升的,这也迫使农药的创新,因此农药的创新性要求比其它化学品更高。
二是农药集成和应用创新越发重要。科技创新是农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不同阶段科技创新的重点不同,早期农药创新主要集中在农药新品种创新,但现在看来农药新品种创新难度越来越大。据2015年跨国企业资料,创新一个农药新品种需要筛选上万个新化合物,平均投入2.86亿美元、耗时11.3年。现在各国政府对化学农药的登记和监管更趋严格,开发难度比过去更大,需要筛选几万个甚至十几万个新化合物,需要花费更多巨资、耗时更长。一般的农药企业已经无法承担新品种创新的费用。应用型科技创新曾经是农药科技创新的重点,即把现有的农药品种通过扩作增项运用于更多的病虫草害防治上,通过剂型、配方、包装等创新以更加适合环境和特定要求。应用型创新面广量大,更适合消费者需求,现在仍有一定市场。未来农药科技创新的潜力更多将侧重在集成创新上,如新材料与农药的集成、其他农业投入品与农药的集成等。纳米技术在农药上的集成应用,形成纳米农药,可以提升现有农药的使用效果和利用效率,减少使用量,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气候,未来发展可期。农药、肥料、种子技术的集成形成药肥种一体化技术,这种技术适应了农村劳动力紧缺、农业劳动力价格提升的要求,还可以提升药肥种的利用效率。另外,植物健康理念也为未来农药与相关技术的集成应用勾画出新的领域,正如人治病与保健相结合一样,把植物治病与保健结合起来考虑,可能会带来很多新的技术的集成应用。
三是产业的聚集效应。产业链是现代市场竞争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任何企业投资和生产都必须综合考虑原料、设备、产品、环境和人才问题,原料从哪里来,是否能够实现最短距离、最便捷的利用;产品往哪里销、是否可以实现便捷、低成本的销售;环保,废弃物、废水怎么处理,是否能够低成本高效益,最好是能够实现变废为宝。产业链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完成一个产品的生产不是靠一家企业,而是多家企业共同完成,一个企业仅完成一个环节或一个很小的零部件。高度专业化的结果容易做到精致而且低成本,但也增加了企业间的相互依存。改革开放之初,市场短缺,随便一家企业都能生存,但现在大不一样了,上下游企业之间需要抱团取暖,需要合作共存。现在一些农药企业西迁,不仅要考虑环境保护等问题,产业集群、产业链的完整性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产业链不完整会增加许多隐性成本。园区建设为产业集聚提供了基础条件,通过园区把相关企业聚拢在一起,便于形成产业链,也可以降低环保和废弃物等的处理费用。
四是数字化流程的梳理和应用。数字化的应用已经是无孔不入,农药行业的需求调研、产品研发、生产、推广、应用和客户管理都需要数字化来支撑或协助。数字化关键在″化″字,把传统产业″化″成智能、现代产业,需要流程再造、设备再更新、人员再培训,是个复杂的过程,但优势多多、大势所趋。从根本上来说,运用数字化改造,谁能把适合社会需求的新产品″化″出来,把安全生产和产品销路″化″上去,把生产成本″化″下去,谁就能占领市场先机。我们的一些农药企业整体上规模小,数字化程度还不高,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陈铁春研究员对本文一些观点提出了建议)
产品名称: | |
公司名称: | |
产品简介: | |
链接地址: | |
订阅Email: | * | |
姓名: | ||
手机号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