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是一种危害水稻作物的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成虫白天通常栖息在稻田附近的草丛中,在傍晚和夜间取食花蜜或蜜露来获取营养。且具有趋向蜜源植物的稻田活动及产卵的习性。单只雌虫一生平均卵量超过100粒。初孵幼虫钻入新叶取食叶肉,2龄开始吐丝卷叶为害,后进入暴食期,严重影响水稻生长,致使全田白叶累累,甚至颗粒无收。
2019年,在开展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利它素诱饵配方的研发试验中,意外发现了一组特别的利它素混合物,这组混合物能非常有效地吸引稻纵卷叶螟。百乐宝 -- 一家创新驱动型公司,利用其信息化学物质(包括利它素)技术平台,立即开展首批稻纵卷叶螟利它素诱饵(″稻纵食诱剂″)效果评价试验。
本文所用的术语″信息化学物质″是指改变昆虫行为的所有天然和合成的化学化合物,包括信息素、类激素或利它素。适用的信息化学物质包括列在″信息素和信息化学物质的信息数据库″(http://www.pherobase.com)当中。本文所用的术语″利它素″是指天然存在的和合成的利它素。天然存在的利它素是种内信息化学物质,无论其在来源物种中的功能如何,它对有反应的物种是有利的。例如,寄生虫可以通过利它素来定位它的宿主,捕食者可以通过利它素找到它的猎物。人工合成的利它素引发的行为与天然存在的利它素引发的行为非常相似。稻纵食诱剂是一种特制的合成的利它素混合物,它可引诱稻纵卷叶螟向诱饵源移动以达到摄食目的。这种诱饵中含有控制和优化利它素化合物气味在稻田中释放的载体,其田间有效期为6-8周。
自2019年至至今,百乐宝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合作,在我国主要水稻产区(包括8个省的50多个地点) 开展该新产品的多年多地田间试验。这些试验旨在验证稻纵食诱剂监测其发生数量和种群动态方面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试验材料为稻纵食诱剂、倒置漏斗型诱捕器。
由于稻纵卷叶螟是一种强迁飞性害虫,其迁飞时间、迁飞路径及降落区域均不能非常有效的预测的。故及时、准确地监测其在稻区发生情况和数量,可有效实现防早防小的防治策略,对减少稻纵产生危害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常见的监测方法有性诱、灯诱和田间赶蛾等。稻纵食诱剂以其雌雄同诱、靶标针对性强、使用简便的特点填补了现有监测方法的局限性,可作为主要的稻纵监测方法或补充方法使用。以下图表说明了一些试验结果:
图1. 稻纵卷叶螟食诱剂与性诱芯的年诱虫量比较(2020)
图2. 稻纵卷叶螟食诱剂与性诱芯的单日均诱捕量最大值比较(2020)
图3. 稻纵卷叶螟食诱剂与性诱芯的单日诱捕总量比较(2020)
图4. 稻纵卷叶螟食诱剂与性诱芯的年诱虫量比较(2021)
图5. 稻纵卷叶螟食诱剂与性诱芯的单日均诱捕量最大值比较(2021)
图6. 稻纵卷叶螟食诱剂与性诱芯的单日均诱捕量最大值比较(2021)
由图1至图6可知,绝大部分的试验地点,使用稻纵食诱剂诱捕的稻纵卷叶螟数量是性信息素诱芯的数倍或数十倍。稻纵食诱剂诱捕能力显著优于性诱芯。
图7-2020年7月6日至2020年8月16日在湖南醴陵由稻纵食诱剂&性信息素诱芯反映的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
图7. 湖南醴陵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图(2020)
2020年7月6日至2020年8月16日在湖南醴陵开展为期40天的稻纵食诱剂和性信息素诱监测田间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工作。如图7所示,稻纵卷叶螟食诱剂监测出峰更早,出峰更明显。
图8-2020年7月6日至8月16日在湖南醴陵通过田间赶蛾和灯诱反映的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
图8. 湖南醴陵通过田间赶蛾和灯诱反映的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2020)
表1- 2020年7月6日至2020年8月16日在湖南醴陵通过稻纵食诱剂、性信息素诱芯、田间赶蛾和灯诱反映的出峰日期。
通过比较上述图7、8和9中所示的种群动态,可以看出,与现有监测方法相比,稻纵食诱剂能够匹配甚至获得更准确的监测结果。稻纵食诱剂在其他地点的田间试验也产生了相同或相似的结果,这些试验结果已在《食诱剂监测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初报》(曾娟等,植保保护,2021)中进行了报道。该文章的结论是″食诱监测具有使用方便、反应灵敏、专一性较强、雌雄同诱的优点,为精准监测稻纵卷叶螟成虫种群动态提供了新手段″。
2022年,在我国7省的50个不同的县开展了进一步的有效性监测示范试验。
为了解上述试验中捕获的稻纵卷叶螟成虫的发育阶段,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昆虫学家进行了大规模解剖。解剖结果表明,稻纵食诱剂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成虫均有较强的引诱作用,但各发育阶段数量占比因虫源来源不同而不同。具体来说,如稻纵卷叶螟发生的种群为本地虫源或本地繁殖虫源,那么被捕获的稻纵卷叶螟以羽化初期占比较高,如以迁飞--再降落种群发生为主,解剖结果则显示主要由发育晚期的迁飞发育末期成虫组成。
在整个试验期间,百乐宝研发团队完成了稻纵卷叶螟成虫的性别分类,以评估稻纵食诱剂对雌性稻纵卷叶螟的吸引力,并探索该产品通过消灭雌性以减少产卵来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潜力。上图1和图4所示的试验结果表明,捕获的稻纵卷叶螟总量超过50%的稻纵卷叶螟成虫为雌性。雌性与雄性的性别比例为1.04:1至1.40:1之间。通过消灭大量的雌性,直接减少了产卵量。
2021开始,我司委托具有农业部认定资质的第三方试验单位开展2年2地的田间药效防治试验。试验中,每公顷设置了45、75和135个稻纵食诱剂诱捕器。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虫量的情况下,每公顷安装45个诱捕器能够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单个诱捕器每日最高诱捕量可达到1500头。
鉴于稻纵卷叶螟的诱捕量大,特别对发育早期的雌性稻纵卷叶螟诱捕效果突出,田间持效期长达4-8周,因此,在IPM防治方案和有机水稻种植中,稻纵食诱剂可作为替代化学农药喷洒应用的选择性防治方法之一。
如欲了解更多关于稻纵食诱剂的信息,请通过此邮箱 sumin@bioglobal.com.cn 与苏敏联系。 |
本文首刊于AgroPages世界农化网出版的'2022 Biologicals Special' 杂志。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
订阅Email: | * | |
姓名: | ||
手机号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