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70年代的中国,有过这样一段日子。
日本进口的化肥用完了,尼龙口袋却舍不得扔,清洗一下做成裤子,可卖8块钱一条,于是有人编了段歌谣:
公社大干部,上街买条裤,前面写化肥,后面写尿素。裤裆写含氮,净重四十五。
这曾经是中国在化肥短缺时代的窘迫,它是怎样被打破的?
五十年前,背水一战
1972年,国家计委给周总理上交了一份报告——一份事关6亿美元化肥设备的进口报告。
在那个年代,中国一年的进出口总额只有48.4亿美元,其中还包括22亿的进口额,6亿美元已经不是一个小数字。
但周总理的答复是:你们别吞吞吐吐,一点一点搞,干脆都提出来,一起考虑。
总理的态度自有背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的化肥生产技术,只相当于美国四十年代的水平。1972年,中国化肥55%要靠进口。
化肥的紧缺,直接关系到粮食产量,所以在1972年1月,国家计委提交了一份进口报告,要花4亿美金,把化肥设备买回来。
这个报告,多少有点投石问路的味道,却没想到报告很快就被批了。所以计委趁热打铁,又提了一个6亿的报告,将需要进口的设备加了码。
在总理的支持下,1973年,一个总价值高达43亿美金的引进项目正式通过,它被称为“四三方案”。实际上,后来在这个基础上还有追加项目,计划总额达到了51.4亿美金。其中的重头,就是化肥相关设备。
仅一个“四三方案”所需的外汇,就超过了中国两年多的进口总额。
然而,就在大量引进项目刚刚完成签约时,却出了一个小插曲。
1973年,一支中国代表团访问美国,美方送了几件小礼品,其中一件惹了麻烦。
那是一只玻璃蜗牛。
在当时的环境下,这被解读成美国人的讽刺——中国像蜗牛一样爬行。
更糟的是,当时中国正在考虑从海外进口化肥生产设备。蜗牛事件,不可避免地让人反感,进而产生疑虑——外国人歧视我们,我们还从他们手里买设备。
这不是崇洋媚外是什么?
幸而当时国务院下了很大的决心——“不惜代价建立化肥工业体系”。协助周总理工作的陈云更是直言:“如果有人批评这是‘洋奴’,那就做一次‘洋奴’!”
这是中国化肥产业的背水一战。它的结果,是中国化肥产业通过产能跃进和技术改造,连年迎头直上。
到1991年,中国成了世界最大的氮肥生产国。又过了30年,中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氮肥出口国。
随着化肥产量增加的,是中国的粮食产量。
五十年里,中国化肥使用量翻了5倍,与之相应的是粮食产量增加了3倍。
在这个过程中,化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国大量试验证明,停止施用化肥,也不施用农家肥,3年内农作物产量就会降低一半,甚至更多。
可以说,如果没有化肥,中国人的“温饱”还要等很久!
氮肥提效,磷肥节流
中国是化肥大国,却不是化肥强国。
常规化肥,共有氮肥、磷肥、钾肥三种。这三种化肥,中国各有各的缺憾。
苦干五十年,氮肥的产能虽然解决了,却有个糟心的问题:生产耗能大。
在发达国家,生产每吨氮肥的实际能耗是27-29GJ(吉焦,10的九次方焦耳),但在国内,实际能耗是29-45GJ。我们的天花板,只是别人的地板。
于是在十四五期间,化肥的节能减排,鼓励环保、高效的新型化肥发展,直接被写进了规划。
但到了2021年初,中国现有合成氮肥能耗标杆值达标率还是只有7%,距离2025年达标率超过30%的目标,还差了一大截。
如果说氮肥的问题是效率低,那么磷肥的情况更糟心:资源告急,没米下锅。
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磷肥生产国及出口国,但这个地位,却不知道能维持多久。
磷肥的主要原料是磷矿石,中国的磷矿产量和出口量连续多年世界第一,面子之外,却有个让人难受的里子——磷矿储量并不算多,和储量世界第一的摩洛哥,相差整整17倍。
更糟的是,从2012年开始,高品位磷矿的产出率正在不断下滑。
2012年,国内入选高品位的磷矿还有24%的比例,到了2018年只剩下19%。根据预测,到2025年,甚至可能降低到15%。
如果长期保持高强度的磷矿开采,中国的磷矿资源很快就会被消耗殆尽。
因为磷矿的紧缺,磷肥相关企业一度面对着成本上涨、价格倒挂、一开工就赔钱的局面。
倒逼各地政府不得不出台政策,限制磷矿开采,关停不合规生产企业的办法,去完成汰劣存优的供给侧改革。
在国家层面,相关政策干预也出现了。
2021年10月15日起,海关总署将29个化肥品种列入了法检名录,涉及磷肥的原料包括磷酸二铵、磷酸一铵、重过磷酸钙(重钙)等,意味着对磷矿出口的严格限制。
这样的现状,使各大上游企业也开始各想各的办法。
成都相关企业的磷矿出口由去年的700万吨变为今年的100万吨;云南的云天化不再对外出售磷矿;湖北宜化的磷酸二铵产量也由过去的18万吨/月变为16万吨/月。
这种对磷矿出口的限制,目前已经初具成果。从2021年11月份至2022年3月份,中国磷肥相关原料出口量均大幅下降:磷酸二铵同比下降31%,磷酸一铵同比下降69%,中国磷酸钙同比下降50%。
磷矿石出口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护住了国内的磷肥供应。在国际磷肥价格飙升的当下,国内磷肥价格仅为国际价格的一半。
便宜很重要,自主更重要
如果说,中国氮肥和磷肥的保障,一个靠提效,一个靠节流。那么,钾肥的保障则要复杂得多,它更像是国家层面的一盘大棋。
2021年,中国钾肥产量600万吨,约占全球13%,排名第四。
然而,这个数字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中国56%的耕地都缺钾,中国钾肥每年需求量高达1700万吨。
供与需的缺口,就要靠进口来补。2021年,中国进口了757万吨钾肥。进口前三名的俄罗斯、加拿大、白俄罗斯,分别占比29%、27%、23%。
来源:隆众资讯
2022年,钾肥行业遭遇了价格大幅上涨。6月20日,氯化钾(进口)商品指数创下新高,为144.74,同比上涨近50%。
涨价的原因,看起来是俄乌冲突影响了钾肥的出口和物流。但事实上,这个供应短缺一直都在。
在这个背后,是国际钾肥巨头的小算盘。
全球钾肥有四大巨头:分别是加拿大Nutrien、美国美盛、俄罗斯乌拉尔钾肥公司(Uralkali),和白俄罗斯钾肥厂(Belaruskali)。
由于垄断了全球钾肥主产地的出口,这些钾肥巨头拥有实际的定价权。
在钾肥供过于求的年份,巨头们就搞起了减产,人为制造短缺。即使在价格低迷的2017-2019年,加拿大Nutrien和乌拉尔钾肥还有40%的毛利率,混得最不如意的美盛,毛利率也有25%。
一个搞化工的,遇到不景气的年份,还能有40%的毛利,高科技企业看了都眼红。
更要命的是,巨头们还玩起了价格战的把戏。
2021年,藏格矿业的钾肥均价是2491元/吨,亚钾国际是2343元/吨。而巨头们压了价之后,进口价只有1578元每吨。
这种价格竞争力,对消费者就是最大的诱惑。
打破这种进口依赖格局,自己使劲造行不行呢?——造钾肥不难,难在没原料。
钾肥的主要原料是钾盐,然而中国的钾盐储量仅有3.5亿吨,且分布不均,58%的钾盐还是依靠进口。
为了保障钾肥的使用,中国最终用了好几条腿走路的策略。总结起来就是,“进口、国产、境外钾肥基地三驾马车齐驱”。
2022年3月,国内11个部门开始联合保障钾肥供应,从原料到运输的各个环节都尽量压低钾肥成本,力保青海、新疆两大产钾基地的满负荷生产。
提高国产钾肥产量的另一个招,是从根本上提高低品位的钾盐利用率。
早在2009年,中科院就牵头领导了废弃固体钾利用的项目攻关,这条路,让中国可采氯化钾一下子新增了6000多万吨。
截至2021年,中国利用该技术已累计生产钾肥100多万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钾肥自产量。
不过,中国钾盐资源有限的难题,还是挡在面前,对外寻求保障,是必须面对的方案。
2005年,中国建立了钾肥进口联合谈判机制,该机制背靠商务部,由中国各大化肥企业组成谈判小组,负责与外商谈判,为中国钾肥进口争取利益最大化。
经谈判小组多年努力,中国进口钾肥价格,长期处在全球的低价区间。
2007年,中国进口氯化钾每吨平均到岸价为243美元,同期印度价格为275美元、巴西和东南亚地区价格为350美元。
2008年,中国到岸价格涨至600~650美元,同期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价格大多超过1000美元。
另一方面,2014年中国正式建立钾肥国家战略储备,在调控国内钾肥价格的同时,提高钾肥进口时的议价能力。
但这还不是最终解决方案,谈判只能解决便宜的问题,却解决不了自主,主动权还是捏在外人手里。
保障钾肥的最后一驾马车,就是让中国钾肥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建立属于我们的钾肥生产基地。
早在2001年,以中农矿产资源勘探有限公司、四川开元集团、中国水电矿业(老挝)钾盐有限公司、中川国际矿业控股有限公司、兖煤集团等为代表的几家国内企业,先行一步,积极布局海外找钾业务,为中国钾肥打开新格局。
如今,老挝、泰国、刚果、加拿大、哈萨克斯坦等富钾国家均有中国企业的投资。
2021年底,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老挝作为中国钾肥进口重镇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据无机盐工业协会统计,往年老挝钾盐返销国内量占进口量比重约为1%-2%,2021年已提升至5.5%。
未来老挝的钾盐产能将达500万吨,可以有效缓解中国钾肥行业自供不足的问题,降低对外企钾肥的依赖度。
但在地缘政治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大背景下,对外资源依赖的中国化肥,依然难言高枕无忧。
今年以来俄乌冲突,以及疫情等因素,就曾导致一轮全球性的化肥危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印度更一度乱套,化肥成了黑市紧俏物资,甚至引发对粮食安全的忧虑。
这也给中国敲响警钟。
已经奋斗50年的中国化肥人,还要为确保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继续创新奋斗。
参考资料:
[1]. 《为什么是钾肥?》国资小新
[2]. 《钾肥行业深度报告:需求稳步增长铸就长期景气,短期供给受限产品价格抬升》未来智库,赵乃迪、周家诺
[3]. 《2020年中国化肥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行业将朝高质量、多元化方向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
[4]. 《顾尔昌:我与祖国的“大化肥”》凤凰网
[5]. 《磷矿为啥会缺》雪球
订阅Email: | * | |
姓名: | ||
手机号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