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Aapresid(阿根廷免耕农民协会)的有害生物管理网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Bt技术(苏云金芽孢杆菌)在控制鳞翅目昆虫方面的性能日益下降。
Bt技术产生的蛋白能够对抗以其为食的害虫。阿根廷在2012年就已批准在大豆中采用Bt技术。
由于采用Bt技术后使用较少的杀虫剂即可控制虫害,因而自批准以来,越来越多的阿根廷生产者采用了该技术。一项调查显示,在2021/2022和2020/2021年两个年度中,采用Bt技术的大豆占总面积的70%。
调查还显示,用户对该技术的感知性能有所下降,89%的受访者对Bt大豆性能的评价在差和满意之间。
许多在以前的调查中将Bt技术描述为杰出的虫害管理策略的受访者指出,他们在监测Bt大豆田时,观察到了两色髯须夜蛾(Rachiplusia nu)和黄豆银纹夜蛾(Chrysodeixis includens)等鳞翅目害虫。
调查发现,除了存在某些种类的鳞翅目害虫外,在许多情况下,用叶面杀虫剂处理过的Bt大豆面积的56%都出现了损害。
EEAOC(Bishop Colombres农业实验站)的技术人员在受影响的田块收集幼虫并在实验室用Bt大豆叶子喂养。这些幼虫的60%完成了它们的生命周期,突显出Bt技术对该物种的控制能力已有下降。
此外,还观察到易感幼虫的幼虫周期发生了变化。最近在巴西也发现了同样的情况。
农学家Enrique Lobos强调说,在他负责的地区, Bt大豆的种植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0%,其余没有采用这种技术的大豆田需要施药两到三次才能控制鳞翅目害虫。
Lobos证实,该地区的生产者和顾问已在担心这种技术会失效,并认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能需要根据虫害的情况使用杀虫剂来控制Bt大豆的鳞翅目害虫。不过,Lobos仍然认为,即使会出现这种失效,但该技术将保持可接受的控制水平,施用一次杀虫剂即可。
2021/2022年度在该地区进行的试验表明,在Bt大豆田块的鳞翅目害虫种群中,尺蠖(C. includens)的出现率为95%,每平方米的种群数量为15只,造成的落叶率达到惊人的20%。
国家农业技术研究所(INTA)的农学家Diego Szwarc指出,这种问题在Reconquista地区相当普遍。他补充说,仍然需要收集信息,为此,该研究所正在开展一系列调查,以找出怀疑存在耐受能力下降情况下的问题所在。
拜耳在2021年年中暂停了其在阿根廷的大豆种子和生物技术业务,并指出该公司的INTACTA RR2 PRO大豆种子技术在2020/2021年度只占南美种植总面积的10%。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
订阅Email: | * | |
姓名: | ||
手机号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