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从“科学”到“技术”到“市场”演进周期大为缩短、各研发阶段边界模糊,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为适应这一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特征,设立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科技部管理。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着力改变现有科技计划按不同研发阶段设置和部署,按照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科技发展优先领域,凝练设立重点专项。
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首批9类重点专项,其中“智能农机装备”位列其中,成为“十三五”的首批重点专项之一。
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科技部部署了“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与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聚焦当今热门领域,启动7个任务方向。
35斗梳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施以来所有“智能农机装备”专项项目(统计时间截止至2022年2月8日),分析项目部署,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看产业发展。
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有来头”,“揭榜挂帅”助力创新发展
据公开报道统计,我国已批准实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三五”重点专项69个,多数专项已部署实施,立项项目达3500多项,中央财政经费投入近760亿元,数万家单位参与,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基本覆盖全国所有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21年拟支持784个项目/方向,国拨经费总计约197亿元。
到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什么来头?国家为何重金打造?
在党中央国务院、各个部门、科技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下,2016年2月16日将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工作凝练形成了两大核心任务:一是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二是构建新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体系框架和布局。
其中,在构建新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体系框架和布局方面,已将原有的100多个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在科学评估基础上整合成五大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由原来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而成,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3-5年。
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有了新变化,特设“揭榜挂帅”助力创新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积极探索揭榜挂帅等科技管理改革举措,全面提升科研投入绩效,“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特推出揭榜挂帅项目,谁能干就让谁干。
然而,“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与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2021年度揭榜挂帅2个项目——榜单任务:无人化植物工厂成套技术装备创制与应用以及绿色高效智能养猪工厂创制与应用,国拨经费0.9亿元。
也从侧面凸显出智能农机装备在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体现国家对于农机装备技术要求更高,产品需求巨大。
二.智能农机装备,“十四五”开局之年再拔头筹
自2016 年启动实施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领域共部署立项57项,国拨经费累计约 12.5亿元。(详细内容见文末附件)
“十三五”期间“智能农机装备”专项围绕智能农机装备的应用基础技术研究、关键共性技术与重大装备开发、典型应用示范等环节,对专项一体化设计。
2016-2020年部署49项项目,国拨经费10.6688亿元。其中,应用基础技术研究1项重点任务,9项立项项目,2.1967亿国拨资金;关键共性技术与重大装备开(研)发8项重点任务,34项立项项目,6.8809亿国拨资金;典型应用示范2项重点任务
6项立项项目,0.6912亿国拨资金。(详细内容见文末附件)
目前“十四五”时期,2021年科技部在“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与智能农机装备”启动7个任务方向,拟立项8个项目,国拨经费2.7亿元。集中于创制一批关键技术、核心部件、重大产品并开展典型应用示范,来引领未来农业发展方向。
三.从“十三五”中找项目,从“十四五”中寻发展
随着“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收官,“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正陆续公布,“智能农机装备”专项透露出哪些产业信号?
3.1 从挑战出发看需求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对农机装备技术要求更高,产品需求巨大。
在农业机械这个细分领域,国内农机企业覆盖产品为2500余种,而国外供给超7000种,许多农机产品在国内完全处于空白阶段。
长期以来,我国农机装备技术基础研究不足,整机可靠性和作业效率不高,核心部件和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农业投入品施用粗放,经饲果牧等生产机械严重缺乏,导致农业综合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国际知名农机企业凭借技术和资本优势全面进入中国,抢占高端农机市场,我国农业生产和产业安全面临严峻挑战,2020年我国采棉机保有量份额中,国产品牌市场占比31.43%,外资品牌市场占比67.57%。
因此,加快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发展,对提升农机装备供给能力、缩小与国外主流产品差距、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和产业安全意义重大。
智能农机装备项目部署及产业发展图谱
数据来源:公开网站,35斗整理
3.2 从“十三五”重点专项部署寻优质项目
在“十三五”部署的“智能农机装备专项”中基础技术研究类项目数占18.37%;关键共性技术与重大装备开发类项目数占69.39%;应用示范类项目数占12.24%。
其中,关键共性技术与重大装备开发类约占国拨经费的64.5%,并且项目涉及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全过程环节,这也符合未来农机装备重点发展方向以及国家战略重要发展思路。
在粮经饲果作物领域,大量布局大宗粮食:粮(水稻、玉米)、棉、油(花生、油菜)、糖(甘蔗、甜菜),但细分到某作物领域出现仅涉及单一或部分生产环节的布局,因此,可从现有成熟环节中寻找项目,围绕核心技术继续拓展上下游产业发展。如棉花项目,“十三五”期间涉及收获、加工环节,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在智能生产管理以及储运溯源等将发力布局。
畜牧水产方面,部署6个项目,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于加工分级、分割等领域,在棘手的精细化养殖、储运环节等依然需要高级智能装备的介入,促进畜牧水产技术与装备的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国农机装备项目不断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在“碳中和”“碳达峰”战略驱动下,大马力、智能化拖拉机,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以及绿色农机等也将持续发力,助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
3.3 “十四五”规划看产业发展机遇
2021年12月2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在突破农业农村关键领域重大科技问题版块明确提出“农业机械装备与智能化”,并设立“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专栏。
2021年12月27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同领域机械化率的实现也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商机,预计也会是接下来逐步部署国家专项的重头戏。尤其在畜牧水产领域,需求缺口大,布局少,极大可能带来巨大变革。
面对国内农业机械的现状,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重点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
在2021年已部署的“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与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围绕“创制一批关键技术、核心部件、 重大产品并开展典型应用示范”主题,以创制应用为核心,大力发展农机装备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加快设施化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应用。
高端传感器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关键核心装备技术短板,“十四五”重大专题中也部署了大田环境及土壤信息传感器的创制应用,是着力突破技术装备瓶颈,解决“掉链子”、突破“卡脖子”创新技术的重要抓手。
加快设施化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应用,是智能农机装备的长远目标,在“十四五”中明确提出,也是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首次涉及。其中植物工厂、智能养猪工厂等智慧农业项目是国家揭榜挂帅项目,将成为重点发力产业。
同时,我国地形复杂,农机市场需求大型化、小型化和碎片化的特点日渐突出,急需研发丘陵山区通用动力底盘、轻简型农机装备和高适应性专用机械,高效推动我国农业装备智能化发展。
总体而言,在国家号召主动承接重大项目的形势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逐步从基础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到应用示范进阶,龙头企业、细分领域技术大咖以及新型创新企业应抓住机遇,从技术创新角度,向创新发展升级,实现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历程的高度吻合。
声明:本文仅为个人观点,欢迎沟通交流。
作者:耿海荣
附:2016-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立项项目清单
产品名称: | |
公司名称: | |
产品简介: | |
链接地址: | |
订阅Email: | * | |
姓名: | ||
手机号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