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各省(区、市)测报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22年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8.1亿亩次,其中病害发生4.1亿亩次,虫害发生4.0亿亩次。其中,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麦区、蚜虫在黄淮海大部麦区偏重至大发生,条锈病在汉水流域和西北局部、纹枯病在江淮黄淮麦区偏重发生,需重点监测与防控,最大程度减轻危害损失。
1 发生趋势
1.1 病害
赤霉病全国发生面积9,000万亩,需预防控制面积在2.5亿亩次以上。其中,湖北、安徽、江苏、河南、山东南部等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麦区偏重至大流行,华北、西南和西北麦区有中等流行风险。
条锈病全国发生面积3,000万亩。其中,湖北北部、河南南部、甘肃南部、陕西关中和新疆伊犁河谷等麦区偏重流行,湖北大部和安徽中西部、河南中北部和山东西南部、四川盆地、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和青海东部麦区中等流行,局部有偏重流行风险。
纹枯病全国发生面积1.2亿亩。其中,江苏中北部、河南大部、山东西南部、湖北大部等麦区偏重发生,江淮、黄淮、华北其他大部麦区中等发生。
白粉病全国发生面积9,000万亩。其中,江苏中北部、河南北部和新疆伊犁河谷偏重发生,江淮、黄淮大部、华北中南部、西北东部和西南大部麦区中等发生。
茎基腐病全国发生面积4,000万亩。其中,黄淮和华北主产麦区呈加重发生态势。
叶锈病在华北、黄淮、江淮、西北、西南麦区,根腐病、全蚀病等病害在部分麦区会造成一定危害,全国发生面积4,000万亩次。
1.2 虫害
蚜虫全国发生面积2.1亿亩次。其中,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黄淮海麦区偏重至大发生,江淮、西南、西北地区大部麦区中等发生。
麦蜘蛛全国发生面积9,000万亩。全国大部麦区普遍发生,华北地区中西部、黄淮西部、西北地区中东部麦区中等发生。
地下害虫在西北和华北,一代粘虫在江淮黄淮南部,麦茎蜂在西北中西部麦区中等发生,吸浆虫、棉铃虫、土蝗等害虫在部分麦区会造成一定危害,全国发生面积1亿亩次。
2 预测依据
2.1 赤霉病菌源基数大,黄淮部分麦区纹枯病病情重,江淮部分麦区蚜虫和麦蜘蛛虫量偏高,条锈病等其他病虫基数偏低
(1)赤霉病菌源逐年积累、数量丰富。近几年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等麦区病害连续重发,其中2021年全国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37.8%。且大部麦区实行小麦与玉米或水稻轮作,田间秸秆存量大,为赤霉病菌繁殖和积累提供了充足的载体,主产麦区田间菌源量满足大流行的基数条件。
(2)条锈病西北秋苗主发区发生面积小、病情轻,冬繁区见病晚、区域小。截至2021年11月30日,甘肃、宁夏、青海3省(区)8市(州)26个县见病,发生面积69.8万亩,为2010年以来发病面积最小的一年,比2020年同期减少79.4%,比2016—2020年均值减少72.7%。甘肃陇南、天水、平凉、定西、临夏5市(州)20个县见病,发生面积57.7万亩。其中,定西市发生32.6万亩,平均病田率44.7%,海拔1,800米以上地区发病较重,以发病中心为主,部分田块普遍发病;临夏发生1.2万亩,零星见病;东部和南部的平凉、天水、陇南发生面积23.9万亩,平均病田率5%~10%,多为零星病叶,个别田块见发病中心,平均病叶率多在0.01%以下。宁夏固原、吴忠2市5县(区)见病,发生面积10.6万亩,平均病田率23%,多为零星病叶,固原市查见一处有3片病叶的发病中心。青海海东市循化县查见零星病叶和较小的发病中心,发生面积1.5万亩。自12月上旬以来,贵州、云南、四川、山东、陕西5省13市(州)20县(区)陆续见病,见病县数为2016年以来最少,始见期普遍比早发年份晚10~20天;截至2022年1月5日,冬繁区发生面积1.3万亩,为2016年以来同期最小。其中,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和昆明市东川区见发病中心,其余各县均为零星见病。
(3)纹枯病秋苗发病面积偏小,但发病程度较重。截至2021年12月上旬,黄淮、华北等麦区发生面积598万亩,分别比2020年同期和2018—2020年均值减少7.6%和14.0%。全国平均病株率为2.9%,同比增加52.6%。其中,山东平均病株率为5%,高于2018—2020年的2%;安徽和河北平均病株率分别为0.9%和1.1%,安徽萧县、河北正定分别达6.5%、4.5%。
(4)白粉病秋苗病情轻于近年同期。截至2021年12月上旬,黄淮、西南、西北等部分麦区秋苗见病,发生面积186.0万亩,分别比2020年同期和2018—2020年均值减少64.6%和50.9%;平均病叶率0.05%,分别比2020年同期和2018—2020年均值低59.4%和76.8%。其中,山西病叶率为1.0%,较2020年同期和常年减少9.1%。陕西平均病田率1.5%,低于2020年的4.5%;平均病叶率0.2%,低于2020年的1.2%,泾阳最重田病叶率达38%。河南、四川、宁夏等地零星见病。
(5)蚜虫秋苗发生面积小、虫口密度低,但江淮部分麦区虫口数量偏高。截至2021年12月上旬,全国秋苗发生面积679万亩,分别比2020年同期和2018—2020年均值减少27.6%和36.8%;平均百株蚜量为5.0头,分别比2020年同期和2018—2020年均值减少54.3%和51.0%。其中,安徽平均百株蚜量为22.7头,比2020年同期增加43.7%,当涂最高达300头;山东、山西分别为8头、6.5头,河南、河北、陕西为0.6~2.5头,均低于2020年。
(6)麦蜘蛛冬前发生面积小,大部地区发生数量低。截至2021年12月上旬,江淮、黄淮、华北、西北等麦区发生815.0万亩,同比减少41.3%。全国平均每尺单行螨量为6.4头,分别比2020年同期和2018—2020年均值低23.3%、12.5%。其中,河北、陕西、河南、山东、山西平均每尺单行螨量分别为1头、3头、4头、5.5头和12头,低于2020年同期的6.7~15头;安徽为17.4头,比2020年同期增加16.0%。
(7)吸浆虫在黄淮海和西北常发区虫口密度偏低。秋季调查平均每样方虫量,河南、河北、陕西分别为0.2头、0.4头和0.9头,比2020年同期低23.0%、34.5%和9.1%。河南南阳西峡、长垣和河北正定高密度点片每样方虫量分别为20头、22头、13头,高密度田块和虫量均明显低于2020年同期和2018—2020年均值。
2.2 品种抗性和种植制度有利于病虫害发生
全国大部麦区冬小麦品种抗性水平较低。其中,我国90%的小麦品种为赤霉病感病甚至高感品种;致病性强、毒性谱宽的条锈病菌条中34号已成为优势小种,致使我国主产麦区大多数品种丧失抗性;主产麦区90%以上的品种不抗白粉病和纹枯病。部分主产麦区因晚播而加大播种量,会导致小麦中后期群体大、田间郁闭,有利于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发生;且播期明显拉长,会导致生育期不整齐,抽穗扬花易感病期与连阴雨天气相遇概率大,增加赤霉病重发流行风险。
2.3 气象条件有利于赤霉病和蚜虫发生流行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22年1~2月,江淮、黄淮和华北东部气温偏高,黄淮大部、华北南部和江淮麦区降水偏多或接近常年,有利于纹枯病、条锈病等病害早期侵染以及蚜虫和麦蜘蛛等害虫越冬。春季,除西南西部气温接近常年外,大部麦区气温偏高,有利于小麦蚜虫和麦蜘蛛等虫害的发生;华北西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他大部麦区降水接近常年,对条锈病、白粉病等病害侵染蔓延较为有利,且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小麦抽穗扬花期易遇连阴雨天气,利于赤霉病发生流行。
订阅Email: | * | |
姓名: | ||
手机号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