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抗性——是否重蹈盘尼西林覆辙?
在农药行业,可谓无人不知草甘膦。草甘膦的除草性质是1971年由美国D.D.贝尔德等发现的,由孟山都公司开发生产,到8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除草剂。草甘膦是一种有机磷类内吸传导性极强的广谱灭生除草剂,以其高效,低毒,无残留,易降解,合成工艺简单,原材料易得等优点,成为应用最广,对全球农业影响最大的产品。西澳大学的Stephen教授称草甘膦为“百年探索中的成功经典,对保障世界食物生产的重要性就如盘尼西林对战争疾病的重要性一样”。
然而,草甘膦的大面积应用加上近年来耐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成功开发,加大拓宽了草甘膦的使用,使得世界范围内杂草产生耐药性的案例逐年上升。截至目前,有报道的抗草甘膦杂草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0种,并且预计还会在接下来以更迅猛的速度发展。
杂草产生耐药性的原因甚是复杂,而持续过量使用造成持续性选择压力,导致杂草基因增殖而产生草甘膦抗性原因却是业界专家的共识。2010年初,拜耳作物科学在美国迈阿密召开的第一次全美杂草防控会议,集结了200多位业界顶级专家共同探讨杂草耐药性问题与推广实用和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更是将抗草甘膦杂草的问题推到了热点话题的最前沿。
这不禁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在医药界同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盘尼西林的出现让很多曾经的绝症俯首称臣,也引发了抗生素时代的到来。然而人们的盲目崇拜和过量使用导致了抗药性极强的超级病菌出现,抗生素神化破灭,对其的开发利用也由盛转衰。历史是如此地相似!那么,作为农药界的盘尼西林,草甘膦是否也会遭受同样的命运?科学家能否找到解决的方法?国家已经严格限制了抗生素的使用,会不会也出台限制草甘膦使用的政策和法令?作为普通的农药使用者又该做些什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还很多……
AgroPages E-Newsletter 编者按- 2010.02 | 第18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1月世界农化网新闻全目录】
订阅Email: | * | |
姓名: | ||
手机号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