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首页 / 文章详情

对拟除虫菊酯类、新烟碱类药剂抗性持续增加的棉蚜等蚜虫如何防治?

来自分类:行业观点
2020-08-11
qrcode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蚜虫,又称腻虫、蜜虫,可造成危害的至少有20多种,其中的桃蚜、棉蚜和苹果黄蚜因抗药性的迅速发展,已成目前最难防治的3种。


特别是棉蚜,在全国农技中心发布的《2019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报告》中显示,其抗药性对拟除虫菊酯类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氨基甲酸酯类丁硫克百威,新烟碱类吡虫啉等药剂均处于高抗水平。


为了让业界更好地了解棉蚜等蚜虫的抗药性现状和发展趋势,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高效的防控,长期跟踪监测蚜虫抗药性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希武先生在近期接受笔者的专访时,不仅全面地解释了棉蚜等蚜虫抗药性迅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而且在系统地介绍合理的防控措施的同时,也解释了推荐双丙环虫酯作为目前首选替代药剂防治抗性棉蚜的原因。


微信图片_20200811093024.png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希武先生


三大主因导致棉蚜抗性持续增加


《2019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报告》中显示,棉蚜抗药性发展速度非常快,对目前田间常用药剂均产生了抗性,特别是对拟除虫菊酯类、新烟碱类药剂的抗性水平较高。如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倍数>10,000倍,对溴氰菊酯抗性倍数>4,500倍,对丁硫克百威抗性倍数>150倍,对吡虫啉抗性倍数>300倍。同时,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也达到了11~81倍,处于中等抗性水平。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新疆棉区棉蚜种群对氟啶虫胺腈抗性倍数增加1~2倍。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蚜虫的高希武教授,至今仍在跟踪蚜虫抗药性的发展,并且一直负责全国农技中心历年发布的蚜虫抗性监测任务。高希武教授清楚地记得,棉蚜在上世纪80年代应用溴氰菊酯8,000倍液防治时效果就非常好。但这一效果在10年前用1,000倍的剂量也没能达到,而最后抗药性提升了几千倍的棉蚜,以最大溴氰菊酯溶解度的浓度也无法控制抗性棉蚜。


结合到目前的棉蚜抗药性跟踪结果,高希武教授表示,棉蚜如果不实施抗药性治理,一般“2~3年,甚至1年就会产生抗药性,给防治带来困难!”可见,棉蚜抗药性的发展速度之快,的确需要引起业界的充分重视。


害虫的抗药性产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逐年的检测结果对比会发现抗药性水平逐年增长,所以对直接进行防控的农民来说,很难直观地发现。但如果发现“蚜虫用同样的药剂品种和施药技术,防治效果逐年下降的现象,很可能产生了抗药性。”高希武教授表示。特别是对于棉蚜这种抗药性快速发展的害虫,更是如此。


棉蚜的抗药性发展之所以如此之快,高希武教授表示,除与长期大量的化学防治有关之外,和寄主次生代谢产物、保护地面积增加等因素也密切相关。


除了保护地等经济价值高的作物,全球范围内对蚜虫的防治基本都是依靠药剂,特别是对棉蚜的主流防控更是以化学药剂为主,高希武教授表示,之前虽然出现过不少抗蚜品种,但近年来抗虫品种已被日益忽视。而且随着之前Bt棉的推广,原先可兼治棉蚜的棉铃虫药剂不再使用,这样就导致蚜虫化学防治的压力就越来越大,用量越来越多,棉蚜的抗药性也随之水涨船高。


其次,蚜虫的寄主特别广,许多蚜虫是跨科危害。特别是在锦葵科棉花上危害的棉蚜,与危害葫芦科黄瓜上的瓜蚜是一个蚜虫种。然而,转移到一种新寄主作物上的蚜虫,首先是适应植物自身的毒素,即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能活下去之后,才是接下来的营养需求。然而,蚜虫进行植物毒素的解毒代谢,与解毒杀虫剂的代谢机制通常是类似代谢机制,所以,一旦克服寄主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其抗药性也会增加,反之,抗药性增强之后,也会更加容易适应植物的抗虫性。因此,寄主范围越广的蚜虫,越容易产生抗药性。也正因此,根据抗药性较高的桃蚜近来从马铃薯上发现的几率越来越高的现象,高希武教授表示:“马铃薯蚜虫的防控在未来可能也是个问题!”


再者,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害虫越冬线的普遍北移,以及保护地面积的迅速增加,之前必需经越冬寄主越冬的棉蚜大幅减少。而越冬时及越冬后可以稀释抗药性基因的两性生殖杂交现象,也基本被逐代积累抗药性的孤雌生殖所取代。随着孤雌生殖的蚜虫越来越多,群体的抗药性就越容易形成,而蚜虫的抗药性也就越发严重。


解决抗药性是农药创制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目前,有害生物“新分子靶标的发现远远落后于抗药性增长速度”的论断,已经基本成为了业界公认的观点。而此观点运用到棉蚜防控的困境上尤其合适。


的确,虽然我们的研发水平一直在提高,但相比抗药性发展的速度,却慢得很多。而与此同时,研发者寻找新分子靶标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其次,包括我国在内,对农药新化合物的登记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所以,即使是一个好的化合物,成为商品进入防控进程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已经有抗药性的药剂,在得不到合理轮换的情况下,不得不持续性地加速抗药性增长的进程。


在尽可能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药剂的基础上,高希武教授建议有条件的创新研发者向着“活性高、选择性高”的方向,同时站在对天敌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加大针对新靶标的专一性药剂研发创制力度,尽可能地避免与已有药剂的交互抗性。


解决了交互抗性的研发创制,不论是对进入市场后的推广和药剂的生命周期,还是对整体的农药减量行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所以,在高希武教授看来,这是创制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科学防控抗性棉蚜,合理使用新药剂


目前获得的数据表明,双丙环虫酯与菊酯类、有机磷类、新烟碱类药剂没有明显的交互抗性,可以用于棉蚜抗药性治理的替代药剂品种。


根据高希武教授的试验结果发现,双丙环虫酯与新烟碱类等药剂不存在明显交互抗性。同时,通过抗药性风险评估发现,棉蚜对该药剂的抗药性风险并不高。而除这些突出的抗药性棉蚜防治效果之外,通过在滨州和新疆等地的试验发现,双丙环虫酯处理区的瓢虫、食蚜蝇、寄生蜂和草蛉等天敌数量,明显高于有机磷类或氨基甲酸酯类等其它的试验药剂。


“从抗性治理角度,我们要推荐这个药。”在高希武教授眼中,用量较低、保护天敌和环境的情况下,双丙环虫酯可以“作为最重要的首选替代药剂之一”实现对抗药性棉蚜的高效防控。所以,双丙环虫酯可以作为防治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丁硫克百威、吡虫啉等药剂抗性棉蚜的首选药剂。


虽然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药剂是导致有害生物抗药性产生的原因之一,但化学防控仍是目前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方法。所以,我们必需要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来解决好这对矛盾。


据高希武教授介绍,针对蚜虫的科学防控,首先要认清蚜虫种类,做到对症下药,其次在实际防控中要运用“早用药早控制”的防控策略,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剂量,或采取隐蔽施药的方式,能不喷雾就不喷雾,尽可能地减轻抗性的选择压,保护天敌和减少污染。


这一用药原则应用在抗药性棉蚜的化学防控时,首先提倡的便是运用多种施药方式,比如播种前通过拌种,成长期通过喷雾,或根据相关药剂的内吸性进行随水滴灌等根际施药。而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种子包衣和喷雾,相对来说是最合适的方法,特别是包衣等种子处理可以实现对棉蚜的苗期控制。棉蚜虫发生时,最有效的方式是根据其点、片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一旦达到相关益害比的防治指标,便采取“挑治”的方式进行化学防治。


在运用化学防控的过程中,一向注重抗性管理的高希武教授一再强调不要“摁住一个好药拼命用,直到用废为止”,特别是对于蚜虫的防控效果较好的新药剂双丙环虫酯,更是要“作为一个保护性品种,悠着点用”。这个企业在推广时应该有意识地科学推广使用,实施抗药性治理。


保护性地悠着点用,就是在选择抗药性棉蚜的防治药剂时,科学合理地与其他作用机理的药剂轮换使用,同时把双丙环虫酯作为最后一道防线。而且,对待一般无抗性的蚜虫,也没必要使用。因为,在高希武教授的眼中,用双丙环虫酯来防治无抗性的蚜虫,就是一种浪费。


Zhejiang Tide Crop Science Co.,Ltd.
收藏 打印
邮件分享

0/1200

0/1200

相关文章推荐换一换

    热搜产品

    产品名称:
    公司名称:
    产品简介:
    链接地址:
    订阅 评论

    订阅 

    订阅Email: *
    姓名:
    手机号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