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近日,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组根据目前玉米病虫发生基数、区域布局及种植方式,结合未来天气条件综合分析,预计今年玉米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略重于常年,接近上年。草地贪夜蛾、三代粘虫、二代草地螟、棉铃虫等迁飞性害虫对玉米生产威胁大,玉米螟、大斑病、褐斑病发生普遍;危害盛期:北方玉米种植区大部在7月下旬至8月底,南方玉米种植区可持续到10月底。
下半年发生趋势
预计下半年全国玉米病虫害发生8.2亿亩次,虫害5.6亿亩次,病害2.6亿亩次,同比分别减少4%、3%、7%。迁飞性害虫对玉米中后期生产威胁大。其中,草地贪夜蛾重点危害西南、华南、江南夏秋玉米,云南、广西等边境地区发生较重;黄淮海、西北等地发生区域会继续扩大,总体为点片或零星发生,发生面积为1000万亩。
三代粘虫总体中等发生,东北、华北、黄淮、西南局部会出现高密度集中为害区域,发生面积为3000万亩。
二代草地螟在内蒙古及其周边地区偏重发生可能性大,发生面积为600万亩。
三、四代棉铃虫在黄淮海地区可达偏重程度,其他地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6000万亩。
玉米螟在东北、华北、黄淮、西北大部地区中等发生,各代累计发生面积为2.2亿亩次。
蚜虫在东北、华北、西北大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6000万亩。
叶螨、双斑萤叶甲在西北、华北等部分地区中等发生,分别发生2500万亩。
土蝗在北方部分干旱地区有一定为害,发生1000万亩。
大斑病在东北地区西部偏重发生,东北大部、华北北部、西北东部、西南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300万亩;小斑病在黄淮南部、西南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200万亩;褐斑病在黄淮海地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300万亩。
此外,弯孢叶斑病、纹枯病、南方锈病等病害也将造成一定为害。
预测依据
(一)虫源基数高
草地贪夜蛾当前在全国22省份的1082个县发生,发生北界已达黄河北岸,比去年同期偏北1.5个纬度左右,山东见幼虫早一个星期,宁夏见成虫比去年早20天;全国累计防治1360万亩次、是发生面积的1.24倍,玉米被害株率大都控制在5%以内。近期(7月10日-16日)部分地区出现蛾量高峰,测报灯累计诱蛾量,广东开平、德庆、惠东、鹤山和广西那坡等地达50-200头;高空测报灯累计诱蛾量,湖南南县、广东鹤山、云南勐腊为50-100头,湖北大冶、湖南永顺、广东饶平、广西合浦、云南龙陵和江城达120-530头;性诱捕器累计诱蛾量,广东白云、花都、梅县和湖北大冶为30-65头,云南禄劝、寻甸、隆阳、凤庆、耿马、弥勒、河口和广东增城达100-1000头。
二代粘虫在西南、黄淮海和东北等地发生2400万亩,大部地区防后各类型田平均残虫量小于1头/m2,西南、东北等局部平均残虫量较高,云南、辽宁1.5-1.8头/m2。近期东北部分高空测报灯监测点诱蛾量偏高,吉林长岭7月1日-20日76头,高于去年同期的55头,黑龙江双城7月1日-20日409头,是去年和前年同期的3.5倍和5.8倍。
草地螟主发区内蒙古越冬代成虫发生面积1621万亩,7月中旬以来田间蛾量显著下降。一代幼虫发生790万亩,其中农田发生337万亩;重发区域以西部地区的包头和巴彦淖尔为主,农田平均幼虫密度为23-30头/m2,7月15日达拉特旗玉米大豆套种田草地螟虫茧密度40个/m2,苜蓿地密度1个/m2,其他地方未查见虫茧。
玉米螟基数逐年下降,东北春玉米主产区冬后百秆活虫降至50头以下,比常年低60%以上,一代玉米螟平均百株虫量,大部地区低于10头。
(二)玉米生育期和种植方式适宜病虫发生
北方玉米连片种植,后期生长高大、田间郁闭,有利于病虫害发生为害,部分管理粗放、杂草多的地块尤其利于粘虫和草地螟的集中产卵为害。南方玉米交错种植,夏秋季玉米生育期不一,目前黄淮海、西北等地玉米多处于喇叭口期,适宜草地贪夜蛾取食为害。同时,我国玉米种植抗病虫品种少,先玉335等玉米大斑病感病品种种植比例高;各地玉米大斑病、褐斑病等病害连年发生,加之秸秆还田比例大,对病害发生有利。
(三)气象条件对大部地区玉米病虫发生有利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西部、黄淮大部、江淮北部、西南地区西北部等地8月份降水偏多2-5成,利于粘虫、草地螟和玉米病害发生;江淮南部、江南、华南、西南地区南部等地区8月份气温偏高1-2℃,降水正常或偏少,对草地贪夜蛾、粘虫等发生有不利影响,对棉铃虫、蚜虫危害有利。下半年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较常年同期略偏多,将有利于南方锈病在黄淮海扩散流行。
产品名称: | |
公司名称: | |
产品简介: | |
链接地址: | |
订阅Email: | * | |
姓名: | ||
手机号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