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为对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靶标基因ace-1的基因型进行分子检测,明确抗性基因频率,进而指导田间科学用药,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研究人员采集12个省份的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幼虫样本,提取单头样本的基因组DNA,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ace-1基因片段......
根据碱基、氨基酸序列比对和测序峰图分析,明确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抗性相关的3个氨基酸突变位点A201S, G227A和F290V的基因型和抗性基因频率。
通过DNA检测分析,我国12个省份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589头个体ace-1基因的基因型和突变频率发现,在A201S位点检测到137头个体为抗性杂合基因型,抗性基因频率为11.6%,未发现抗性纯合基因型个体;G227A位点589头个体均为敏感纯合基因型;F290V位点的抗性基因频率最高,达到57.1%,携带抗性基因的个体数量达到523头(占样本总数的88.8%)。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种群携带高频率的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抗性基因。
研究人员由此建议,田间防治不用或少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同时进一步加强田间抗性监测工作。
全国农技中心组织植保机构和科研教学单位有关专家,根据冬前病虫发生基数、大豆种植情况和冬春季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5年全国大豆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
全国农技中心组织植保机构和科研教学单位有关专家,根据冬前病虫发生基数、油菜种植情况和冬春季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5年油菜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26...
受境内外虫源基数低影响,今年春季草地贪夜蛾在西南华南地区总体偏轻发生,根据当前各地虫量、夏季气象和夏玉米种植条件综合分析,预计夏季草地贪夜蛾总体偏轻至中等发生,...
线虫病防治近年来一直是全球植保公司和科研院所研究的重点,大豆包囊线虫是造成巴西,美国等重要大豆出口国大豆减产的重要原因。目前线虫病的防治虽然有应用一些物理方法或...
订阅Email: | * | |
姓名: | ||
手机号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