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近日,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合并重组的消息,在社会上掀起短暂的声浪后,因合并双方及相关部门均未就合并一事公开表态而回归平静。但随着中组部和国务院国资委对宁高宁的任命宣布,“两化”重组被认为不会产生变数,只是具体合并方案尚未公开。
对于“两化”合并,社会公众以“化工巨无霸”“全球最大化学品公司”“第四桶油或将消失”等字眼,表达自己的惊叹与期待。
源于并购先正达?
坊间流传,中国化工与中化集团的合并,是因其并购先正达而起。
2017年,中国化工以430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全球最大的农药、第三大种子科技公司——瑞士先正达的收购,加上先正达几十亿美元的外债,中国化工实际花费490亿美元,从而完成中国央企最大的全球并购案。
事实上,从2009年的密切联系与关注,到2015年6月首次提出全资收购,及2017年6月完成交易。中国化工集团用6年时间进行布局,经过几番艰难的谈判,以超高起点进军生命科学领域。
“收购先正达这么大的体量,仅凭中国化工很难消化。”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刘纪鹏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这个农业项目是中国的支柱产业,其意义甚至重于作物产出、就业、环境保护等,收购势在必行,所以就要联合中化集团。
相关人士透露,当初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的一个预设,就是在收购完成后,中国化工和中化集团实施合并,主要是为化解中国化工收购过程中使用的巨大杠杆。如今,却因为先正达前途未卜,为“两化”合并披上一层朦胧的色彩。
相关材料显示,中化收购先正达的490亿美元中,250亿美元来自股权融资,240亿美元为债权融资。银团贷款均为一年期过桥贷款,最多延期半年。
收购先正达使中国化工负债规模大增。来自该集团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中国化工总资产达7915亿元,总负债为5865亿元;而在2016年末,公司总负债为3058亿元。
事实上,在2017年6月先正达交易正式交割之后,“两化”合并就曾提上日程。因双方的公司资产、业务都很庞大、复杂等因素,重组一度难以推进。
在这样情况下,中组部与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于6月30日到中国化工集团宣布: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兼任中国化工党委书记、董事长,任建新到龄退休。
在宣布人事任命之后,有关方面并未公布具体的“两化”合并方案及操作方法。
“在‘两化’合并这件事上有些犹豫与忧虑也是正常的。”刘纪鹏称。
体量太大,金融风险就很高。刘纪鹏表示,比如美国政府对先正达采取的部分法律措施,是我们早先没想到的。
2017年6月26日的消息显示,先正达因向美国堪萨斯州出售未经中国批准的转基因玉米品种Agrisure Viptera,被当地农民告上法庭,法院判决先正达支付2.177亿美元的损害赔偿金。在当前中美贸易战扑朔迷离之际,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目前来看,并购先正达充满了艰难险阻。”刘纪鹏说。
历史选择了宁高宁
相对于以上纠结的问题,中国化工与中化集团合并更令人玩味。
中国化工起源于清洗工业锅炉的蓝星清洗公司。1984年,担任原化工部化工机械研究院团委书记的任建新,带领7名共青团员,借款1万元下海经商。在兰州创办中国第一家专业化清洗公司——蓝星,被誉为开创了“第361行”的中国化工清洗业。
彼时,我国约有工业锅炉42万台,而每年增加的850万吨煤产量,几乎多用于烧锅炉。在没有清洗锅炉专业团队的年代,有人算了笔账,如果一台锅炉结垢4毫米,一天就多消耗原煤720千克,42万台一年就浪费原煤1750万吨,相当于全国煤矿工人两年血汗增产的原煤总和。
置身于这片蓝海,从西宁、青海到山西等地,蓝星清洗在一间破旧的工棚迅速发展壮大,于1996年登陆深交所,并迁址北京。这一年成为蓝星的一个重大转折。
在上世纪90年代全国掀起国企脱困的浪潮下,蓝星清洗以重组江西星火化工为起点,开启并购上百家国有化工企业的进程,进入化工新材料领域,并迅速发展壮大。在成为中国化工行业领军企业后,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于2000年4月交由中央管理。
2004年,国务院批准组建中国化工集团公司,蓝星成为化工集团麾下专业公司,并先后收购法国安迪苏、罗地亚有机硅及硫化物,以及澳大利业凯诺斯,成为国际化企业。
在此后的十年间,中国化工也开启海外扩张模式,通过一路并购,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从最初的300亿元总资产,发展到现在的8000亿元,并成为中国最大的基础化学制造企业,2014年登上世界500强榜单,位列276。
目前,中国化工形成了以化工新材及特种化学品、基础化学品、石油加工及煤化产品、农用化学品、化工装备等6大主业板块。在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生产、研发基地,以及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有112家生产经营企业、控股9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24个科研、设计院所等,成为国家创新型企业。
然而,体量迅速膨胀的中国化工,并未获得相应的盈利。
今天,在被认为合并大局已定之时,宁高宁如何操盘中国化工?
社会公众把宁高宁与任建新的运营管理风格及履历,进行抽丝剥茧的对比,以期管中窥豹,获知一二。
任建新被媒体称为国企中不可多得的“白手起家”创业型人才,并购风格以财务投资“不整合”为主;宁高宁则相反,在其曾任职中粮董事长的11年间,从蒙牛、福临门食用油到长城葡萄酒等,共发起50起并购,以稳健、擅长并购、大手整合而著名。
“宁高宁是完全可以胜任这项工作的。”刘纪鹏表示,宁高宁是今天的国企领导队伍中比较有开拓思想、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领军人物。
“中国化工是靠多次购并成长,是有混合包容并购文化的央企集团,中化集团是有着50多年历史的央企集团,两家基因配型还是可以的。”刘纪鹏说,在今天现代经济股份公司的构造中,大多央企已基本具备健全的公司治理规则,又具有坚强的党对国企领导基础,“两化”融合不会存在大问题。
刘纪鹏同时提醒说,中化是以商贸为主的企业,中国化工是以制造为主,两家企业文化不同,孰优孰劣没有定算。合并后运营顺利与否的前提,是双方的企业文化不能被互相牵制,而应当互相补充。中化的商贸体系与能量,完全可作为中国化工通往终端市场的通道与工具,使其迅速到达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