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楠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植物线虫病是我国粮食、蔬菜、经济作物生产中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它具有隐蔽性强、诊断困难、防治药剂少等特点,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威胁之一。研究表明,我国每年因线虫为害造成的减产可达12%。杀线虫剂是公认的防治植物病原线虫的最佳防控技术,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控制线虫群落,对植物线虫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近几年杀线虫剂开始逐渐受到企业关注,登记数量又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田间药效试验申请数量逐年增长,品种日益丰富。本文通过对我国杀线虫剂产品登记情况及田间药效试验申请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出杀线虫剂登记情况变化趋势,并对当前杀线虫剂产品登记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杀线虫剂管理提出参考建议。
我国农药登记及田间药效试验申请情况统计
农药产品登记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国农药登记产品数量逐年增长(图1)。取得农药登记的产品数量从2014年的约3.2万个上升到2016年的3.6万个,增幅达12. 5%。
从登记类型上看,2016年登记数量最多的制剂是杀菌剂,其次是除草剂和杀虫剂。但是,登记数量最多的原药是除草剂,其次是杀菌剂和杀虫剂(表1)。
近年来,我国环保剂型产品登记数量逐渐增加,比重不断提高(图2)。如2014年登记剂型为乳油的农药产品占登记产品总数的9.1%, 但是2015年这一比重下降为6%;水剂产品则从2014年6.8%上升至2015年的9%。
从历年登记作物看,登记数量最多的粮食作物为水稻,登记数量占登记产品总数的23%, 其次为玉米和小麦等;登记数量最多的蔬菜是甘蓝,其次是黄瓜和番茄等,比重分别为7%、 6%和3%等;登记数量较多的水果主要是苹果、柑橘、葡萄等(图3)。
从毒性看,取得登记的农药产品低毒化趋势显著。微毒、低毒原药登记数量占产品登记总数的比重分别为14%和75%,二者之和接近14%和80%,二者之和超过90%(图4)微毒、低毒制剂登记数量占比分别为14%和80%,两者之和超过90%。
农药田间试验申请情况
近年来,农药田间试验申请数量平稳增长。与2012年相比,2016年农药田间试验申请数量增长58%。相比较而言,2012年至2013年间,农药田间试验申请数量增长最快,幅度高达28%。但2013年至 2015年间,申请数量相对稳定,2016年申请数量继续小幅攀升,增幅为14% (图5)。
近年来,不同类型农药产品结构趋于稳定。 2012年至2016年,尽管杀虫剂和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申请数量占比在降低,而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比重不断升高,但不同类型农药产品结构总体趋于稳定(表2)。
我国杀线虫剂登记情况及田间药效试验申请情况统计
我国杀线虫剂登记总体情况
截止2016年 12月,我国取得农药登记的杀线虫剂共有191 个,其中临时登记产品13个;这些杀线虫剂产品共包括154个单剂,37个混配制剂;涉及农药生产企业138家,涉及登记作物19个。
近年来,杀线虫剂产品登记数量快速增长, 变化趋势呈“波浪式”上升(图6)。2010年仅有3个杀线虫剂产品取得农药登记,但是到了 2015年,这一数量增加到43个,但2016年登记数量略有下降。透视统计数据不难看出,近年来农药生产企业越来越重视杀线虫剂农药登记,同时,线虫病也极有可能呈现高发态势, 导致杀线虫剂需求大增。
从剂型上看,杀线虫剂产品登记最多的剂型为颗粒剂,其次是微囊悬浮剂、可湿性粉剂、 水剂和悬浮种衣剂等。由于线虫大多生活在土壤中,通过土壤或种子传播,因此杀线虫剂一般制成颗粒剂使用,从而导致颗粒剂登记数量占比高达70%(图7)。
从登记作物看,杀线虫剂产品登记最多的作物为黄瓜,登记数量占杀线虫剂登记总数的47%,其次是花生、番茄和水稻等,占比分别为15%、14%和5%。从登记作物统计数据不难看出,一方面国内农药生产企业偏向于将杀线虫剂登记在黄瓜、番茄等经济作物以及水稻、大豆等大田作物上,另一方面这些作物线虫病危害较重,杀线虫剂需求量大(图8)。
从毒性来看,低毒杀线虫剂登记总量所占比重较低,高毒、剧毒杀线虫剂仍有大量登记。统计发现,低毒杀线虫剂中,原药高毒的产品数量要多于原药低毒的产品;中等毒及以上的
杀线虫剂(含原药高毒)占比高达73% (图9)
杀线虫剂田间药效试验申请情况
近年来,杀线虫剂田间药效试验申请数量逐年增长。2016年杀线虫剂田间药效试验申请数量共计162个,比2014年增长54%,田间药效试验申请数量增幅明显(图10)。
从剂型上看,2016年杀线虫剂田间药效试验申请最多的剂型为颗粒剂,申请数量占杀线虫剂申请总量的51%。同时,水乳剂和微囊悬浮剂等环保剂型的申请数量所占比重也有所提高,分别占总申请量的13%和7% (图11)。
从作物上看,2016年杀线虫剂田间药效试验申请最多的作物为黄瓜,申请数量占杀线虫剂申请总量的62%。其次为番茄、香蕉、烟草和姜等(图12)。近年来,我国香蕉和甘薯线虫病在部分省份危害严重,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然而在这两种作物上取得农药登记的产品均为1个,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可喜的是,姜、三七和人参等特色作物,首次作为杀线虫剂的申请作物正在开展田间药效试验。
从有效成分看,老产品仍占主流。其中, 噻唑膦是申请田间药效试验数量最多的有效成分,占比高达54%。但近年来,申请新有效成分杀线虫剂登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据统计, 2016年已有4个新有效成分在我国首次申请了杀线虫剂田间药效试验。
目前我国杀线虫剂登记面临主要问题:“二多二少一严重”
近年来,我国杀线虫剂产品登记数量大幅增长。据统计,近2年杀线虫剂产品登记数量超过2010年之前30年之和,特别是近5年来, 登记数量相当于过去30年登记总数的2倍。可见,企业登记杀线虫剂产品的热情正在持续高涨。然而,随着杀线虫剂登记产品数量的快速 增加,一些问题也突显出来,主要表现在“二多二少一严重”。
一是老品种多、新成分少。目前,我国取得农药登记的杀线虫剂有190余个, 涉及20余个有效成分,但这些有效成分主要有阿维菌素、噻唑膦、棉隆等少数几个老品种,登记有效成分相对单一。2016年全年有108个产品申请田间药效试验,但绝大部分也为老品种,噻唑膦的申请量超过半数。由此可见,老品种多、新成分少将是我国杀线虫剂市场长期面临的问题。二是高毒化学农药多,低毒生物源品种少。统计发现,目前已经在我国取得农药登记的杀线虫剂产品中,中等毒及以上的杀线虫剂(含原药高毒)占比高达73%,而微毒杀线虫剂仅有3个,占比不足2%。以蜡质芽孢杆菌、厚孢轮枝菌、淡紫拟青霉为代表的生物源杀线虫剂总数不足10个,占比仅为 5%,杀线虫剂高毒化问题也是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三是抗药性问题严重。由于我国杀线虫剂市场以老品种为主,多年长期使用一种杀线虫剂导致我国局部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抗性问题。
解决我国杀线虫剂市场面临的问题及突出矛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和原则。防治植物线虫病的关键是要降低土壤中线虫的基数,可采用清除病株、拔除病根、翻耕晒垡、适时轮作、土壤消毒等方法,既能提高防治效果,又能降低防治成本。二是既要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高毒、剧毒杀线虫剂,又要下大力气扶持和鼓励新型环保型杀线虫剂的研发与应用。 这一方面要求我们要坚决杜绝对人畜高毒、对环境不友好的产品进入农药市场,逐步降低高毒高风险杀线虫剂的比重;另一方面,研发低毒环保杀线虫剂也是生产的迫切需求,种衣剂和颗粒剂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可以从源头上阻止和减少线虫侵染,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三是化学杀线虫剂减施增效势在必行。比如将淡紫拟青霉生防菌剂与噻唑膦结合使用,同时减少30%噻唑膦的田间施药量,其防效与噻唑膦常规用量相当,这既提升了作物产量和品质,又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