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首页 / 文章详情

经销商转型干飞防,究竟能够走多远?

来自话题:#飞防植保
2017-05-08
qrcode

经销商转型干飞防,究竟能够走多远?

当下,农资行业的低迷已成常态,无论企业或是经销商,都或多或少面临来自市场终端的压力,渠道变革、服务升级迫在眉睫。植保无人机作为高效植保作业工具,能够提升植保效率,解放农村劳动力,在国家农药零增长政策下,成为服务转型的首选。
  
那么,经销商转型飞防服务,到底靠不靠谱,究竟能够走多远?作为最早吃螃蟹的一批人,来看看他们怎么干。
 


飞防用于防治病虫害而非表演秀
——河南天大农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葛红阳
 
经过2016年的洗礼,2017年的飞防市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不理解到可接受,老百姓对飞防的认识得到很大普及,产品质量也有大幅提升,基本到了可以普及的地步。尤其是在当前蚜虫、条锈病发生的季节,小麦“一喷三防”服务需求得到集中爆发,订单应接不暇。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第一,老百姓防治观念落后,不见虫不打药,当看到蚜虫再防治的时候,虫情已经非常严重,加上小麦普遍密植,常规用药量的情况下,无论人工还是飞防效果都不理想。
 
第二,基层服务需求旺盛,政府购买服务增加,对飞防有很大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病虫害发生往往集中爆发,导致飞防服务往往“旺季干不完,淡季没活儿干”。天气预报也将对飞防的正常开展产生决定性影响。
 
第三,行业内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太少,门槛太低。植保无人机的先进性更多体现在飞行控制系统上,没有飞控研发能力的企业就没有发言权。目前,除了几个主流厂家外,一些小厂家产品价格有所降低,这对行业发展是好事。
 
第四,飞手是飞防服务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无人机虽然可以全自主飞行,但由于田间环境复杂,需要有人专门进行配药、更换电池和作业观察,平均一台飞机需要配备2-3个人。
 
第五,有飞防需求的地块分散,导致转场成本高,需要政府进行引导,将有服务需求的地块组织起来。
 
植保无人机作为一种会飞的药桶,主要是用于防治病虫害而非表演秀。飞防服务作为一种新事物,价格太高老百姓不容易接受,经过明年的预热之后,每亩5-6元的服务将成为常态。
 
游兵散将开始抱团发展
——大黄蜂农服蒋明兰
 
从3月26号至今,大黄蜂农服在小麦上的作业面积已经超过20万亩,超过了去年的总和。
 
统一品牌的植保无人机、统一的后台管理是大黄蜂农服联盟成员实现飞防盈利的重大保障。如果说2017年飞防市场最显著的变化,那就是一些原本的游兵散将在设备统一后开始抱团发展。从目前后台监控到的数据来看,属于个人的飞防面积只有1000亩左右,多数订单还是通过团队的形式来完成,平均每人每个月的作业面积在4000-5000亩之间,按照小麦一喷三防8元每亩服务费来算,收入在4-5万元,非常可观。
 
选择大品牌、智能化的植保无人机是飞手能够实现盈利的最大保障。在大黄蜂所服务的客户中,有6成是一直从事植保这个行业,也有一些80后、90后对无人机感兴趣的人,看好植保市场这片蓝海,虽然没有植保基础,但平均每台飞机一个月下来也能干2000-3000亩。
 
目前,大黄蜂的飞防团队已经由湖北转战河南,开展小麦跨区作业,预计将增加作业面积4-5万亩。5月份开始回到湖北开展水稻病虫防治,维护自己的市场。
 
有服务能力的组织应该联合起来
                                        ——沙洋县农资经销商巴常军
 
沙洋县拥有水稻种植面积78万亩,小麦种植面积98万亩,老龄化问题突出导致当地农户对购买打药服务日益增长,市场潜力巨大。从社会化服务的角度来看,做农资不能只为挣钱,还要通过好的服务来赚取名声。
 
作为一个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农资经销商,巴常军告诉记者,飞防是一个有希望的产业,它的发展需要一个推进过程。目前单纯的农资销售已经难以为继,转型飞防服务能够迎合基层农户的需求。由于前期投入较大,短时间内盈利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相信经过2年的布局,飞防对农药销售的带动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当面对大面积的飞防作业时,有服务能力的飞防组织应该联合起来组建联盟,形成作业联动机制,来共同做大做强。
 

 

来源: 农资导报
收藏 打印
邮件分享

0/1200

0/1200

相关文章推荐换一换

    热搜产品

    产品名称:
    公司名称:
    产品简介:
    链接地址:
    订阅 评论

    订阅 

    订阅Email: *
    姓名:
    手机号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