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首页 / 文章详情

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要培育职业农民 而不是″地主″

来自分类:作家专栏
2016-11-04
qrcode
杨理健

杨理健

所长、协会副会长

山东省农药检定所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介绍《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他说:“在农民退出承包地的问题上,现在只有少部分农民有这个意愿。进城农民退出承包地,要有足够长的历史过程,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中央文件和政策当中规定,农民进城后,如果他确实有真实意愿退出承包地,可以依法有偿退出。现在全国的一部分县搞试点,试点涉及的农户也不多。”“我想和大家说明的是,在农民退出承包地的问题上,现在只有少部分农民有这个意愿。进城农民退出承包地,要有足够长的历史过程,我们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
 
看了韩长赋部长的谈话,感觉他还是了解农村情况,实事求是。对于中国大部分农民而言,土地是中国农民的命根子,甚至可以说是祖祖辈辈给地主种地的农民为了拥有土地所焕发出来的革命热情和参军的愿望,促使了共产党军队的迅速增长和全中国的解放。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劳动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我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而经济的快速增长促使了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农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零星分散的经营不利于机械设备作业、生产成本高,导致农产品竞争力弱化。换言之,农业现代化需要规模化经营,那么究竟如何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是鼓励农民有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将土地转让给工商资本或者农村富裕起来的人还是培育职业农民,发展家庭农场?
 
鼓励农民有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工商资本或者农村富裕起来的人,基本上是重新培育“地主”。这里有几大风险:首先,农民失去土地,完全依附于城市,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在城市长期就业不宽松,农民进城就业就不能稳定,生活压力增大,失业剧增,没有退路,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其次,毕竟农民经济实力薄弱,他们进城购买住房难度较大,在郊区聚集而生,很可能在繁华都市形成很多的“贫民窟”,政府再去搬迁治理,成本高,压力大。第三,农村目前就缺劳动力,每个劳动力每天要100元左右,农忙季节农民工回乡几天,打理农田,致使土地不荒废,加之机械化统耕统种统收,还是保持了农业年年丰收。一旦农民失去土地,就没有回乡的需要,农村劳动力更缺乏,农田荒芜、人烟稀少将成为普遍现象。
 
那么,再说第二条路。就是培育职业农民,发展家庭农场。土地承包者把土地流转给种田、养殖能手,出去打工,乡里乡亲代种土地,务工者也放心。种植土地者一年给流转出土地留守在家的老人、孩子一千斤左右的小麦,保证了基本口粮。政府对职业农民进行培训,实行补贴,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农民对流转得到的土地,进行平整,一般可以增加百分之十以上的耕地,种植几百亩粮食、几十亩果树、十几个大棚,平时自己照料,农忙临时雇工,即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我到过一个村调查,这个村发展大棚蔬菜,一家几个大棚,年收入30万元以上,基本没有出去打工的,还吸纳了附近的农民进村打工。
 
从世界各地看,最稳定的农村经济结构就是家庭农场,日本、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也是推行家庭农场,农场主的收益、社会地位、参与政治的影响力都很高,并不是弱势群体。而且,政府对家庭农场的生产指导、技术服务、质量安全监管也容易做到。家庭农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最基本单元,如果上层再构建起合作经济组织,提供系列服务,就构建了农村新型的经营体系。这样,家庭农场有了一定的经营规模、经济实力,抗御自然、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增强,诚信度与产品质量可以得到保障,就不至于经营赔钱就“跑路”,或者改变承包地的农业生产用途。
 
所以,农民进城就业,他们没有足够的实力全家稳定在城市的时候,还要保留他的承包地,从而大力培育职业农民,发展家庭农场,使得进城的进退有据,留乡的也能富裕。“好马不吃回头草”,地主在中国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如果以地主乡绅来统治农村经济,渗透革命精神的农民可能再次起来将他们打倒。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

收藏 打印
邮件分享

0/1200

0/1200

相关文章推荐换一换

    热搜产品

    产品名称:
    公司名称:
    产品简介:
    链接地址:
    订阅 评论

    订阅 

    订阅Email: *
    姓名:
    手机号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