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目前小麦生育期,西南麦区为拔节至孕穗期(云南处于孕穗至扬花期),长江中下游为分蘖期,黄淮为返青期,华北和西北麦区仍为越冬期。近期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病虫害由南至北陆续发生,条锈病等病虫在西南和汉水流域进入扩散危害期。截至3月3日,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4985.1万亩,同比上年减少35.1%,比2014年略增2.1%。
一、发生动态
小麦条锈病发生78.5万亩,同比减少39.6%,比上周增加1.05倍。目前在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甘肃、陕西7省(市)173个县(市、区)发病,比上周增加60个县。其中,湖北发生面积为2.9万亩,是上周0.4万亩的7.3倍,病害扩展迅速;目前在钟祥、荆州、远安、当阳、潜江、公安、郧西、宜城、石首等县(市、区)点片发生。四川广元、德阳及云南临沧等地已进入扩散流行期,云南、重庆及贵州中西部点片发生,西南其余地区零星发生。
小麦纹枯病发生2031.8万亩,同比减少43%。华北、黄淮麦区一般病株率0.3%-6.4%,河南南部和北部、安徽江淮中部和沿淮西部、山东西南部等地区局部重发田块病株率达10%,河南驻马店局地田块最高病株率达76%,总体病情重于上年同期。湖北平均病株率1.4%,江汉平原沿湖及鄂东麦区发生较重,平均病株率5.3%-13.8%。重庆平均病株率2.6%,低于上年同期。
小麦白粉病发生162.4万亩,同比减少17.5%,主要发生在西南、山西南部和湖北江汉平原等地,总体发生较轻,大部麦区平均病叶率1.8%-7.1%,山西运城市盐湖区个别田块最高病叶率达62%,云南平均病叶率为25%,德宏州芒市重发田块达100%。
小麦蚜虫发生1046万亩,同比减少31.6%。贵州、重庆一般百株蚜量40-135头,贵州黔西南、重庆潼南最高百株蚜量分别达1541头、620头。湖北江汉平原麦区一般百株蚜量在5-300头之间,加权平均16.5头,襄州区最高达1853头。黄淮海、西北和华北麦区百株蚜量较低,安徽一般在50头以下,比近年同期减少30%-50%;山东百株蚜量一般为0.5-4头,济宁最高36头,接近上年、轻于常年同期;山西百株蚜量为0.1-2头,临猗最高48头,低于上年同期;陕西百株蚜量在5头以下,汉中为48头。
麦蜘蛛发生1666.5万亩,同比减少26%。黄淮海、华北、西北麦区虫量较低,一般每尺单行螨量5-30头,山东济宁、菏泽和陕西安康个别田块最高虫量为75-150头。湖北枣阳最高虫量达2000头。
此外,小麦孢囊线虫病和黄花叶病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显症早、局部为害重。河南南部小麦黄花叶病平均病株率5.9%,最高100%;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38.6万亩,平均病株率6.1%,最高80%。地下害虫在山东发生较为普遍,种类以金针虫为主,一般密度为每平方米1头。小麦雪腐雪霉病在伊犁河谷新源县、霍城县零星发生。
二、发生趋势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报,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偏高,其中新疆、陕西南部、河南西南部、湖北、西南大部等地偏高1~2℃;黄淮、华北、西北和西南东部降水偏少,陕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等地降水偏少2~5成,有利于蚜虫、麦蜘蛛等害虫的繁殖危害;长江中下游和西南西部降水偏多,有利于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扩散。另外,除西北麦区外,其他大部麦区土壤墒情较好,也利于病害侵染扩展。
预计3月中下旬,随着气温稳定回升和小麦的快速生长,多种病虫害将进入发生为害盛期。其中,西南地区和汉水流域小麦条锈病将进入危害高峰期,向东部主产麦区传播扩散的威胁加大;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华北南部等广大麦区麦蜘蛛、蚜虫、纹枯病、白粉病等将进一步上升危害。各地应及时开展病虫调查,准确发布病虫情报,为做好防控提供有效信息。
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