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农业部已经连续几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药打假行动,其中农药产品隐性成分即为重点整治的对象。但传统意义上的监管手段作用不大,新型隐性成分快速检测技术有望助力农药打假。
当前,添加隐性成分的假冒农药呈现新的动向,比如部分大企业假冒濒临倒闭的小微农药企业的名称(“三证”)生产隐性成份,再利用销售渠道上的优势地位进行市场推广;部分企业以借证牟利,使用套证、过期证明显增多等等。此外杀虫剂添加隐性成分也有新的特征,包括从小包装转向大包装、涉及农药成分更多、逐步向政府的统防统治领域渗透或以作物解决方案做套装等。
针对农药中添加隐性成分情况屡禁不止的情况,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所长隋鹏飞日前在农药产品隐性成分快速检测技术研讨会指出,需要寻求更好的解决路径。他表示,对农药中隐性成分的快速检测技术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加快推进“互联网+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选择试点省份开展农药产品中隐性成分的监测;二是建立完善登记产品红外光谱数据库,着手对现有登记产品建立完整的数据化信息库,为开展农药产品市场监管提供基础支撑;三是整体设计推进,从检测技术规范制定、产品红外光谱库建立、检测人才培养、市场监督检查、违法行为查处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整体规划。
本文编辑整理自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质量审评处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
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