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2015年新年伊始,农业部和浙江省在北京共同宣布,浙江成为全国唯一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在全国率先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如今半年时间已经过去,浙江在生态农业试点省建设方面有哪些创新之举?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践探索出了哪些好经验、好模式、好成果?
循环治污
浙江省正在迅速推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内部,通过应用种养配套、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模式,实现主体小循环;在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内,通过建设沼液处理、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等节点工程,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和生态循环农业集成技术,实现园区中循环;在县域内,通过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推行种植业清洁化生产、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整体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县域大循环。
目前,浙江省已建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101个、示范区88个、示范县17个,嘉兴敦好农牧公司、杭州千岛湖金溢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萧山江东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龙泉兰巨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兰溪市沼液综合利用模式、磐安县“秸秆-食用菌-有机肥-农作物”模式等小中大循环示范典型脱颖而出。
“减”肥药
为实现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的目标,浙江各地在“减”字上做文章。杭州富阳区新登镇推广运用专家施肥咨询系统,实现在每一操作单元上全面平衡施肥,肥料利用率提高到40%~80%;台州玉环县苔山塘文旦专业合作社采用悬空式自动微喷滴灌定时定量施药技术,节药水平可达50%以上;杭州萧山区江东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提炼和引进了生态混养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18项重点生态农业技术,在430多家生产主体中进行推广,实现了园区范围减量增效控害技术的广泛应用。
2014年,浙江全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202万亩次,推广商品有机肥74万吨,新增沼液利用量514万吨,实现化肥减量3.3万吨。推广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广高效环保农药应用,在全省28个县(市、区)开展了病虫害整建制统防统治试点,全省实施统防统治477.1万亩次,实现农药减量2350.4吨。
“用”秸秆
为有效控制秸秆露天焚烧现象,浙江各地围绕“用”字做文章,以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为主,加大农作物燃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等中小综合利用项目投入,探索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2014年浙江全省完成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和捡拾打捆260万亩;培育农林生物质能源化生产企业47个,年利用生物质原料129万吨,年生产固化燃料64万吨、炭化燃料3万吨。各地严控秸秆露天焚烧,初步建立了秸秆贮运体系。夏粮、秋粮收割期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5%。
“收”农膜
为治理废弃农膜和农资包装物白色污染,浙江各地在“收”字上做文章,探索回收处置利用办法;制定了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试点实施方案,在21个县(市、区)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试点,形成了“镇街为责任主体、相关部门协调监督、经营单位负责回收、农资公司集中运输存放、专业环保单位无害化处置”的余杭模式;“规模种植主体自行收集和环卫站定点收集相结合、专业环保单位无害化处置、回收情况与农业扶持政策挂钩”的鄞州模式;“利用供销社农资供销系统进行农资统一配送和废弃包装物统一回收、专业环保单位无害化处置”的海宁模式。
2014年21个试点地区共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2865万件,共计约599吨。肥料包装物、棚膜、菌棒膜回收利用率达90%左右,地膜利用率约30%。
浙江模式或可在全国推广
以上举措既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推进模式,也有力推动了各产业的优化调整和融合发展。在浙江很多投入巨资参与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都是私营企业,政府积极倡导、主体自觉参与、社会密切关注的良好氛围业已形成,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我们将通过三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全面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实现。”浙江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说,到2017年,浙江将实现年推广应用配方肥30万吨、商品有机肥100万吨,全省氮肥使用量比2013年减少6%;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750万亩,化学农药使用量比2013年减少9%;全省基本实现秸秆、农药废弃包装物和废弃农膜回收处置利用。
通过试点省建设,浙江可以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制度设计和长效机制方面创新出一些规律性、系统性的成果,为全国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提供样板、积累经验。
本文编辑整理自中国农村网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
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