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 香蕉假尾孢 拉丁学名: Pseudocercospora musae (Zimm.) Deighton、Cercospora musae Zimm.属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假尾孢属,香蕉假尾孢,子座近球形、榄褐色,直径28.8~80.0(μm)。分生孢子梗5~30根簇生,短,孢痕不明显。分生孢子倒棒形,较直或弯曲,基部稍窄,无脐突,浅黄色,隔膜3~8个,大小27.5~58.8×3.1~7.5(μm)。
症状及发病规律 多在上部叶片显症。初生细小、黄绿色病纹,长度小于lmm,扩展后,形成椭圆形、暗褐色病斑,大小10~40×3~6(mm),外围黄色晕环。以后病斑中央干枯呈浅灰色,外缘有黑色或深褐色细线,具黄色晕圈。发生多时,病叶局部或全叶枯死。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可见大量灰色霉状物。受害株如多数叶片染病,则不能抽穗,或抽出的果穗瘦,果指小、果肉变色;如整株失去功能叶片,抽出的果穗常腐烂、折断,整穗脱落,严重减产。黄条叶斑病是香蕉最重要叶部病害之一。近年该病为害日趋严重。
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病、落叶上越冬。翌年长出分生孢子,借风雨溅射传播。分生孢子在叶表面水膜中萌发产生芽管和附着胞,经气孔侵入引起发病。潜育期一般1~2月,长者可达115天。分生孢子发芽率较低,但芽管、附着胞可持续6天以上。分生孢子是主要再侵染源。气温23~25℃,相对湿度100%,叶面长时间湿润有利病害扩展和产孢,气温低于20℃限制产孢,即使湿度很高侵染也明显下降,干旱、夜间无露水适于本病扩展。蕉园密植、杂草丛生、排水不良、偏施氮肥、钾肥不足发病重。品种间矮把香芽蕉、高种香芽蕉、Pisany、Robusta、Valery、大蜜哈等高度感病,面粉蕉、大蕉较抗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