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苹果树赤衣病qrcode

分类:

病害

应用作物:

水果类作物----  苹果

相关介绍发布评论

图片 0/1200

英文名  Apple tree pink disease
 
异名 
 
简介  苹果树赤衣病为害范围较广,有200多种寄主,为害多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如橡胶、可可、咖啡、茶、金鸡纳等,在果树中苹果、梨、枇杷、柑桔等的枝干上均有发现。造成树皮腐烂,树势削弱,并能引起死树。四川、江西、湖北、陕西,台湾等。
         
 为害症状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主干、主枝、侧枝及小枝,以主枝及侧枝受害较多。最明显的特征是受害处覆盖一层薄的粉红色霉层,故称赤衣病。被害枝干最初在背光面树皮上可见很细的白色薄网,边缘呈羽毛状,逐渐在病斑两端的薄网中产生白色泡状物。4~5月份在病疤边缘背光面可见橙红色痘疮状小泡,边缘仍保持白色羽毛状,该霉层以后龟裂成小块,可被雨水冲掉,病部后期树皮也龟裂并剥落,露出木质部。病斑多从枝干分枝处发生,一株上病斑可多达12个,病疤最大的可长达75cm。在病害发生过程中,当受害枝干被环切时,很快在该枝干上部的叶片发黄并凋萎。该病对苹果的幼树和成年树均可为害。成年树受害重的在1~2年内即可死亡。
       
 病原物
  [病原]病原为鲑色伏革菌Corticium salmonicolor Berk.et Br.,属担子菌亚门。(1)形态:有性时期的子实层托扁平,膜质,平滑,有突出瘤状物,典型的呈粉红色,边缘为白色,其中产生宽阔的单细胞棍棒状的担子,担子平行排列。担子上着生4个小梗,每个小梗上着生1个担孢子。担孢子无色透明,卵圆形或梨形,顶端有乳状突起,大小(8.6~15.8)?m×(6.~11.2)?m。无性阶段或称蜜腺时期子实体埋于树皮内,以后突破树皮,露出橙红色圆形或不规则的杯状孢子座。孢子座内着生孢子,孢子为单细胞,无色透明,椭圆形,近球形或三角形,大小(10.5~38.5)?m×(7.7~14)?m。孢子聚集在一起呈橙红色。(2)特性: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为25℃,35℃以上菌丝不能生长。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相对湿度为100%,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在适温下的水滴中孢子2小时即可萌发,芽管为1~3个。红色菌丛(即无性孢子座)可存活94天,短则80天,并不断产孢,雨后产孢特别多。
       
 侵染循环
  [侵染]病原以菌丝和白色菌丛越冬。病菌主要通过分生孢子传播侵染。分生孢子靠雨水传播,经伤口侵人。3月初苹果树萌动时,越冬休眠菌丝开始活动扩展,4月份为形成红色菌丝丛产生无性孢子盛期,新病斑开始从4月份发生,5月份为发病盛期。此时如降雨多,雨量大,则新病斑发生也多。病斑上菌丝的扩展,与温度关系密切。4月下旬至5月中旬,当气温在20~25℃时,菌丝扩展迅速;5月下旬气温超过25℃以上时,菌丝开始衰退;9月上旬气温降到25℃左右时,菌丝又继续扩展。故一年中病斑上的菌丝扩展,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出现2次高峰。
       
 发生因素
  [发生规律](1)气候因素:该病主要发生在温暖、多雨与潮湿的地区,降雨多少是影响发病的决定性条件。在四川雅安等地,年降水量在1 300mm以上,发病很重,而在与雅安相距不远的汉源,年降雨量700mm,则发病很轻。尤其以3~4月份的降水量及降水日数对病害发生关系最大。因为雨水不仅有利于红色菌丛的形成,分生孢子的产生和传播,而且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和侵入。(2)栽培管理:土壤黏重、含水量高的果园及树龄大的植株发病重。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防治方法
  [防治](1)农业防治:①改善果园的栽培条件。在土壤黏重,地势低洼、土壤含水量高的果园,应栽种绿肥,改良土质和开沟排水降低土壤含水量;结合修剪,剪除病枝和枯弱枝等不需要的枝条,改善树冠内通风透光条件。②5~6月份发病盛期时应及时检查和刮治病部。刮治要彻底,所有腐烂变色的组织应全部刮净,伤口最好与树干成平行的棱形,边缘要平整,这样才容易愈合。(2)化学防治:①春季苹果萌动后采用8%的石灰水刷干,同时可刷除病疤上的菌丝,白色菌丛及红色菌从,预防侵染。②3月初当红色菌丛出现后,喷射果康宝膜剂200~300倍液,隔2月喷1次,连续2~4次。通过喷药,既可控制老病疤复发,又可预防新病斑产生,能收到保护树干的效果。

推荐产品

关注热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