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0/1200
学名 [Proxenus lepigone (Moschler,1860)] (异名Athetis lepigone)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欧洲等地,国内未见报道。2011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首次报告。 发生规律 棉田倒茬玉米田比重茬玉米田发生严重,麦糠麦秸覆盖面积大比没有麦秸麦糠覆盖的严重,播种时间晚比播种时间早的严重,田间湿度大比湿度小的严重。二点委夜蛾主要在玉米气生根处的土壤表层处危害玉米根部,咬断玉米地上茎杆或浅表层根,受危害的玉米田轻者玉米植株东倒西歪,重者造成缺苗断垄,玉米田中出现大面积空白地。危害严重地块甚至需要毁种,二点委夜蛾喜阴暗潮湿畏惧强光一般在玉米根部或者湿润的土缝中生存,遇到声音或药液喷淋后呈“C形”假死,高麦茬厚麦糠为二点委夜蛾大发生提供了主要的生存环境,二点委夜蛾比较厚的外皮使药剂难以渗透是防治的主要难点,世代重叠发生是增加防治次数的主要原因。 |
|
形态特征 卵馒头状,上有纵脊,初产黄绿色,后土黄色。直径不到一毫米。成虫体长10 ~ 12毫米,翅展20毫米。雌虫体会略大于雄虫。头、胸、腹灰褐色。前翅灰褐色,有暗褐色细点;内线、外线暗褐色,环纹为一黑点;肾纹小,有黑点组成的边缘,外侧中凹,有一白点;外线波浪型,翅外缘有一列黑点。后翅白色微褐,端区暗褐色。腹部灰褐色。雄蛾外生殖器的抱器瓣端半部宽,背缘凹,中部有一钩状突起;阳茎内有刺状阳茎针。老熟幼虫体长20毫米左右,体色灰黄色,头部褐色。幼虫1.4-1.8厘米长,黄灰色或黑褐色,比较明显的特征是个体节有一个倒三角的深褐色斑纹,腹部背面有两条褐色背侧线,到胸节消失。蛹长10毫米左右,化蛹初期淡黄褐色,逐渐变为褐色,老熟幼虫入土做一丝质土茧包被内化蛹。 |
|
生活习性 河北年生3—4代,山东4代,河南、江苏、浙江4—5代,湖北5代,江西6代,福建7—8代,广东8—9代。世代重叠,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把卵产在叶背,卵层成块状,表面覆有黄色鳞毛,初孵幼虫群集于叶背取食下表皮及叶肉,低龄阶段靠吐丝下坠随风飘移传播,2—3龄后分散活动。成虫对黑光灯趋性强,幼虫具假死性,老龄幼虫有成群迁移、转移为害的习性。 防治方法 在防治时应该掌握的重点方法:防治工作中要掌握早防早控,当发现田间有个别植株发生倾斜时要立即开始防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