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相关介绍发布评论

图片 0/1200

症状 病株稍矮缩,叶片浅绿或苍绿,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叶脉褐变,茎出现褐色条纹,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切面有菌液溢出。块茎染病后,轻的不明显,重的脐部呈灰褐色水浸状,切开薯块,维管束圈变褐,挤压时溢出白色粘液,但皮肉不从维管束处分离,严重时外皮龟裂,髓部溃烂如泥,别于枯萎病。

病原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Smith称青枯假单胞菌或茄假单胞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单细胞,两端圆,单生或双生,极生1-3根鞭毛,大小0.9—2.0×0.5—0.8(μm)。在肉汁陈蔗糖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或不整形,污白色或暗色至黑褐色,稍隆起,平滑具亮光,革兰氏染色阴性。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侵入薯块的病菌在窖里越冬,无寄主可在土中腐生14个月至6年。病菌通过灌溉水或雨水传

播,从茎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也可透过导管进入相邻的薄壁细胞,致茎部出现不规则水浸状斑。青枯病是典型维管束病害,病菌侵入维管束后迅速繁殖并堵塞导管,妨碍水分运输导致萎蔫。该菌在10一40℃均可发育,最适为30一37℃,适应pH6—8,最适pH6.6,一般酸性土发病重。田间土壤含水量高、连阴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实行与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4年以上轮作,最好与禾本科进行水旱轮作。(2)选用抗青枯病品种。(3)选择无病地育苗,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4)清除病株后,撒生石灰消毒。(5)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喷施植宝素7500倍液或爱多收6000倍液,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草木灰、五四○六3号菌500倍液,可改变微生物群落。还可每667m2施石灰100—150kg,调节土壤pH值。(6)药剂防治 用南京农业大学试验的青枯病拮抗菌MA一7、NOE一104,于定植时大苗浸根;也可在发病初期用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农抗“401”500倍液、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一500倍液、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灌根,每株灌对好的药液0.3-0.5L,隔10天1次,连续灌2—3次。

推荐产品

关注热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