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0/1200
症状 世界各地普遍发生,是向日葵重要病害,大流行年份减产40%-80%。叶片、叶柄、茎秆、葵盘等部位染病后都可形成铁锈般状孢子堆。叶片染病,初在叶片背面出现褐色小疱是病菌夏孢子堆,表面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后病部生出许多黑褐色的小疱,即病菌冬孢子堆,散出黑色粉末,即冬孢子,发生严重的致叶片早期干枯。 |
|
|
病原 Puccinia helianthi Xchw. 称向日葵柄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性子器生于叶两面,圆形,黄色群生。锈子器杯状,群生于叶背,大小21-28×18-21(μm)。夏孢子堆主要生在叶背,圆形至椭圆形,大小1-1.5mm,具2个芽孔。冬孢子堆在叶背面形成,褐色至黑褐色,大小0.5-1.5mm。冬孢子椭圆形至长圆形,两端圆,分隔处稍缢缩,大小40-54×22-29(μm),柄无色,长约110(μm)。单主寄生,0,Ⅰ,Ⅱ,Ⅲ叶上生。主要为害向日葵、小花葵、菊芋、狭叶葵、暗红葵等。 |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寒冷地区病菌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侵入幼叶,形成性子器,后在病斑背面产生锈子器,器内锈孢子飞散传播,萌发后也从叶片侵入,形成夏孢子堆和夏孢子,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接近收获时,在产生夏孢子堆的地方,形成冬孢子堆,又以冬孢子越冬。南方温暖地区病菌在多年生向日藓或菊芋上以菌丝越冬,越冬后繁殖进行再侵染。该病发生与上年累积菌源数量、当阶段后,雨季来的早,可进行多闪重复侵染常引致该病流行。目前,按国际统一命名系统已发现北美1、2、3和4号生理小种,将其分别描述为0、2、1和1、2小种。我国内蒙古向日葵绣病流行区巴盟、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主要为1、2、3号生理小种,其中3号小种占60%-90%,是内蒙古绣病流行的优势小种,2号小种占10%-20%。用3号小种测定内蒙古地区生产上使用的向日葵栽培种,土右三道眉、低列多维克、派改1号、内杂1号、内杂2号、食葵1-3号均呈感病型反应。生产上种植中熟品种及食用葵易发病。7-8月份多雨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尽快选育抗3号小种的食用葵或油葵抗病品种。(2)加强前期管理,及时中耕,合理施用磷肥。(3)药剂拌种 用25%羟锈宁可湿性粉剂100g干拌50kg种子,可减轻发病。(4)发病初期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30%因体石硫合剂15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隔15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