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大豆顶枯病qrcode

分类:

病害

应用作物:

豆类作物----  大豆

相关介绍发布评论

图片 0/1200

    大豆顶枯病又称矮化病、萎缩病。发生相当普遍,仅次于花叶病。东北、山东、山西、江苏均有发生。检测1980-1985年从全国各地征集的带毒种子,顶枯病检出率为19.84%,为害很大。

症状 该病症状变化较大且多在生长中期显症。北方很多品种表现为豆株从顶部开始沿茎向下变褐枯死,叶脉坏死或形成大的坏死斑块。染病早的植株不结实,发病蟾的结实率很低,在田间枯死的顶部易被叶片掩盖。此外,有的呈轻花叶或轻微皱缩或沿主脉抽缩。病种子也产生斑驳。该病无论植株还是种子症状较难与大豆花叶病区分。必要时需检测病原,测定病株细胞内有无风轮状内含体,大豆顶枯病细胞内无风轮状内含体。而大豆花叶病则有。

病原 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Soybean stunt strain,简称CMV-S称黄瓜花叶病毒大豆萎缩株系,属黄瓜花叶病毒组。病毒粒体球状,直径28-30nm,含单股RNA,钝化温度50-60℃,稀释限点100-1000倍,体外保毒期1-4天。寄主范围较黄瓜花叶病毒窄,能系统侵染的作物有大豆、小豆、豌豆、扁豆、心叶烟、黄瓜、南瓜、西葫芦等,局部侵染苋色藜、豇豆、绿豆、蚕豆、菜豆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毒寄主虽较广,但生产上的

初侵染源仍然是种传病苗,该病毒种传率可达80%-100%,传毒蚜虫主要有大豆蚜、豆蚜、桃蚜、马铃薯长管蚜等,汁液也可传毒。

防治方法 (1)采用防治大豆花叶病毒病播种无毒或低毒种子为核心的综合防治措施。种皮斑驳率可控制在2%以下。(2)选用抗病品种。如日本的出羽娘等。(3)其它方法 参见大豆花叶病。

   

推荐产品

关注热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