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相关介绍发布评论

图片 0/1200

学名 Meromyza saltatrix Linnaeus双翅目,秆蝇科。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南至贵州、云南,西达新疆、西藏。青海的海南、四川的甘孜、阿坝地区也有发生。新疆、内蒙古、宁夏以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部分地区为害较重。

寄主 小麦、大麦、燕麦、碱草、白茅草等。

为害特点 以幼虫钻入小麦等寄主茎内蛀食为害,初孵幼虫从叶鞘或茎节间钻入麦茎,或在幼嫩心叶及穗节基部1/5一1/4处呈螺旋状向下蛀食,形成枯心、白穗、烂穗,不能结实。
 

形态特征 雄成虫体长3—3.5mm,雌虫3.7—4.5mm,体为浅黄绿色,复眼黑色,胸部背面具3条黑色或深褐色纵纹,中间一条纵纹前宽后窄,直连后缘棱状部的末端,两侧的纵纹仅为中纵纹的一半或一多半,末端具分叉。触角黄色,小腮须黑色,基部黄色。足黄绿色。后足腿节膨大。卵长1mm,纺锤形,白色,表面具纵纹10条。末龄幼虫体长6—6.5mm,黄绿色或淡黄绿色,呈蛆形。蛹属围蛹,雄体长4.3—4.7mm,雌5—5.3mm,蛹壳透明,可见复眼、胸、腹部等。


生活习性
内蒙古等春麦区年生2代,冬麦区年生3—4代,以幼虫在寄主根茎部或土缝中或杂草上越冬。春麦区翌年5月上、中旬始见越冬代成虫,5月底、6月初进入发生盛期,6月中、下旬为产卵高峰期,卵经4—7天孵化,6月下旬是幼虫为害盛期,为害20天左右。7月上中旬化蛹,蛹期5一10天。第一代幼虫于7月中下旬麦收前大部分羽化并离开麦田,把卵产在多年生禾本科杂草上。麦秆蝇在内蒙古仅一代幼虫为害小麦,成虫羽化后把卵产在叶面基部。冬麦区1、2代幼虫于4、5月为害小麦,3代转移到自生麦苗上,第4代转移到秋苗上为害。河南一年也有两个为害高峰期。幼虫老熟后在为害处或野生寄主上越冬。成虫有趋光性、趋化性,成虫羽化后当天交尾,白天活跃在麦株间,卵多产在4、5叶的麦茎上,卵散产,每雌可产卵20多粒,多的可达70一80粒。该虫产卵和幼虫孵化需较高湿度,小麦茎秆柔软、叶片较宽或毛少的品种,产卵率高,为害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的耐虫或早熟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做到适期早播、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促进小麦生长整齐。加快小麦前期生长发育是控制该虫的根本措施。(3)加强麦秆蝇预测预报,冬麦区在3月中下旬,春麦区在5月中旬开始查虫,每隔2—3天于10时前后在麦苗顶端扫网200次,当200网有虫2—3头时,约在15天后即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是第一次药剂防治适期。冬麦区平均百网有虫25头,即需防治。(4)当麦秆蝇成虫已达防治指标,应马上喷撒2.5%敌百虫粉或1.5%乐果粉或1%1605粉剂,每667m2 1.5kg。(5)如麦秆蝇已大量产卵,及时喷洒36%克螨蝇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1605乳油4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与40%乐果乳油1:1混合后对水1000倍液或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50—75L,把卵控制在孵化之前。

   

推荐产品

关注热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