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0/1200
为害症状 | |
[为害症状]只为害叶片,中下部叶片发生较多。发病初期先出现红褐色不规则形的斑点,后扩大成圆形病斑,直径约2cm。病斑正面有明显的深浅色泽相同的同心环纹,而病斑反面在天气潮湿时覆盖一层浅褐色的霉层。严重的亦造成叶片早枯脱落。 |
病原物 | |
[病原]病原为葡萄生扁棒壳Acrospermun viticola Ikata。 |
侵染循环 | |
[侵染]病原以子囊壳在落叶上越冬,第2年夏天温度上升,湿度增高时,经气流传播,从叶背气孔侵入,形成初侵染的再侵染。 |
发生因素 | |
[发生规律](1)时期。北部葡萄产区7月下旬或8月上旬开始发病,9~10月份份为发病盛期。(2)气候因素。高温高湿,利于发病。(3)栽培因素。管理粗放,植株郁闭,通风透光差,发病重。 |
形态特征 | |
生活习性 | |
防治方法 | |
[防治](1)农业防治:认真清洁田园,加强田间管理;发病严重的葡萄园,宜尽快淘汰美洲种葡萄,改种欧亚杂交种。(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50%消菌灵可溶性粉剂1 500倍液,或1∶0.7∶200倍式波尔多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隔10~15天喷1次,连续防治3~4次。防治期可稍晚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