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葡萄白粉病qrcode

分类:

病害

应用作物:

水果类作物----  葡萄

相关介绍发布评论

图片 0/1200

 英文名  Grape powdery mildew
简介  葡萄白粉病各地都有发生,华北产区发病重。
为害症状
[为 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及果实等幼嫩器官,老叶及着色果实较少受害。 (1)枝蔓。新梢发病先出现星状病斑,上有白粉;枝条木质化后出现褐色到黑色病斑。(2)叶片。病芽发出的新梢生长缓慢,叶片卷缩。叶片上病斑与霜霉病症 状相似,但病斑更小,叶背面的叶脉变黑。叶片正覆盖白粉,严重时,白粉可布满叶片,叶片卷缩,枯萎而脱落。(3)果实。花序和果穗在转色前,病斑上被白 粉,幼果可能干裂;转色后白粉病不能再在浆果上发展。
病原物
[病原]病原为葡萄钩丝壳菌Uncinula necate T (Schw.)Burr.属子囊菌亚门。(1)形态。菌丝表生、半永久、有隔膜、透明,具有多裂片的附着胞,它形成突破短桩,突破角皮层和细胞壁后,在表 皮细胞内形成球状吸器。菌丝直径4~5?m,形成多隔膜分生孢子梗(长10~400?m),菌丝是匍匐生长,而分生孢子梗与菌丝垂直,生长颇密。分生孢子 透明,圆筒形至卵形,单胞,内含颗粒(16.3~20.9)?m×30.3?m×34.9?m。孢子呈念珠状串生,最老的孢子在串的顶端。在田间的孢子串 很短,只有3~5个。闭囊壳呈球形,直径80~105?m,在寄生所有发病部位的表面发生。闭囊壳有长形、带弹性和多隔膜附属丝,成熟时顶端呈独特的钩 形。闭囊壳色泽由白变黄,成熟时呈黑褐色,含有4~6个子囊。子囊卵圆形至近球形,无色,大小(50~60)?m×(25~35)?m。子囊含4~7个卵 形至椭圆形透明子囊孢子,成熟时多为4个。子囊孢子无色,单胞,大小(20~25)?m×(10~12)?m。活的子囊孢子萌发时形成一条或多条短芽管, 然后每个芽管迅速形成多裂片附着胞。(2)特性。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40℃,最适温度为25~30℃;形成分生孢子的最适温度为28~30℃,在 37~40℃的高温中,菌丝和分生孢子都不能存活太久,然而却能耐-16.5℃的低温。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4~35℃,以25~28℃时萌发率最 高。(3)寄主。葡萄科葡萄属、爬山虎属、白粉藤属、蛇葡萄属植物。
发生因素
[发生规律](1)气候因素。气温29~35℃时病害发展快,干旱、雨后干旱或干湿交替,适合病害的流行。(2)农业防治:种植过密,施氮肥过多,修剪、摘副梢不及时,枝梢徒长,果园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植株表皮脆弱,易发病。嫩梢、嫩叶、幼果较老熟组织感病。
防治方法
[防 治](1)农业防治:秋冬季认真清园。及时、分次扫除落叶;及时清除残果、残袋;冬季剪除病梢,拿出果园外全部烧毁。加强栽培。及时摘心绑蔓,剪副梢,疏 花、疏果,保持通风透光。控制施氮肥,多施农家肥,早施和重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适时套袋。葡萄座果后,经疏穗疏果后,有些品种经膨大剂处理后即可套 袋。(2)药剂防治:发芽前、芽体膨大期喷波美2~3度石硫合剂。葡萄开花至幼果期喷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60%防霉宝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28%多?井悬浮剂600倍液,或50%硫悬浮剂200~300倍液,或4%农抗120水剂200倍液, 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或25%阿米西达悬浮剂1 500倍液,或25%使百克乳油1 500倍液,或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20%三唑酮?硫悬浮剂2 000倍液。棚室栽培的葡萄在扣棚前,结合整地土壤喷撒50%福美双粉剂400倍液或异菌脲1 000倍液进行消毒。

推荐产品

关注热榜

评论